一对一跟踪指导电气院毕业生有了论文私

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 http://nb.ifeng.com/a/20180426/6532940_0.shtml
<

疫情来袭,打乱了不少应届毕业生学习的节奏:延迟开学,毕业论文资料收集怎么办?无法做实验、没有数据,毕业设计怎么办?在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面临的这些现实难题因为“私教”变得从容。

一对一的“指导员”

“为什么要研究电力负荷特性?用户模型怎么搭建?分析软件怎么设计?”一个多月以前,面对毕业设计题目还一头雾水的电气院届毕业生张夏伊维,现在已经开始着手利用Matlab编程系统开始进行居家仿真实验。

科研“小白”如何在家有效开展毕业设计?张夏伊维说导师安排的“私教”功不可没。与其他专业不同,张夏伊维学习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属于工科,毕业设计是毕业考核的重要一环,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拟定毕业设计题目时,导师李欣然教授有了自己的小“巧思”:以研究生当前的科研项目工作为依托,有针对性地设定好毕业设计题目、内容与要求,并在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之前与研究生充分沟通,让研究生明确每个毕业设计题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同时,让研究生一对一全程跟踪、协助导师指导一名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在毕业设计任务布置会上,张夏伊维和自己的“私教”——级研究生毛振宇开始了“一对一”式的精准指导。

张夏伊维与协助指导的研究生在线交流、学习。

“突然接触到一个具体科研项目的具体工作,我完全不知道从何下手。我甚至都不了解,做这个项目有何意义。”在学长毛振宇面前,张夏伊维坦承自己的毕设囧境,结果没想到,学长毛振宇的电话马上就打了过来。

“仿真的目的是什么?之后会在哪里运用?开题报告里修改了哪里?为什么会这样修改?”……从项目背景,到工作目的;从主要任务,到进度安排,“过来人”毛振宇深入简出,一一解答,并给张夏伊维推荐了一系列文献,告诉她,要怎么看论文,怎么写开题报告。这个电话,整整打了一个多小时。

就这样,在日复一日的频繁互动中,张夏伊维开始找到了“宅家”做毕业设计的感觉:“体验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脑子里也有了工程思维的概念。”

导师李欣然教授介绍,研究生往往都深度参与了目前在研的实际科研项目、课题,都是较为前沿的工作,而本科生要充分了解背景与工作内容、意义,还是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研究生就很好的发挥了“指导员”的作用。

解难题的“服务员”

疫情期间,毕业生宅家科研遇到的难题,五花八门。

一天晚上,张夏伊维给毛振宇发信息:“学长,Matlab这个编程软件,我在自己的电脑上怎么都装不了,怎么办啊?”毛振宇立即给张夏伊维打电话,两人说了半天,也没有成功。“来!我们来远程协助,我直接操作你电脑帮你装系统!”系统安装完成,张夏伊维一看操作界面,立马傻眼:“学长,这个软件,该怎么用啊?”借着远程协助,毛振宇又仔细演示了系统操作使用方法。就这样,两个人虽然相隔千里,但却在云端成功破解难题。

“帮他们解决难题还不够,有时候还得根据他们提出的问题,思考他们在理论、在实际操作上存在的缺陷,并反馈老师。”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级博士生张振宇,在导师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李勇教授的安排下,一对一指导届毕业生张洁莹。

每周,李勇都会组织毕业生们开视频例会。会上,每个毕业生都要介绍自己的本周工作,负责协助指导的研究生则根据自己在协助指导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导师一讨论,制定每个毕业生的下周工作计划。

李勇组织毕业生们开视频例会。

在指导过程中,博士生张振宇发现张洁莹对“神经网络”这一概念的理解还有点模糊,于是在向老师反馈后,张洁莹领到了导师为自己“定制”的任务——学习如何使用神经网络结构进行训练,并初步尝试使用pytorch里的网络模型。

“我们每周都会领到老师和学长为我们‘量身定做’的任务清单。”张洁莹说,在毕业设计中,一人一题,每个人遇到的难题也不尽相同,因此如何及时回应关切、解决难题,做到一人一策,研究生学长们就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生在视频会上介绍工作进展。

云学习的“督察员”

“开题报告提交了吗?”“这两天有何进展?”“大论文还是要记得借着看啊!”除了一对一指导,及时解决毕业生们遇到的难题,很多时候,协助指导的研究生们,还化身“督察员”,督促同学们宅家开展云学习,在线制定学习、科研计划,确保大家保持稳定的学习节奏。

差不多每天,学长都会通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gjbz/21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