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好老师SCI收录论文62篇这位9

在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第38个教师节暨-学年优秀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他卓立站台,面朝一众教育工作同路人,动情地分享着自己的美好愿景:“未来将继续努力扎根莲峰沃土,坚守初心不忘使命,持续探求教育之本,努力提升立德树人成效。”他,就是学校今年“优秀工作者奖”获得者之一——林凯文。

做一名“有温度的化学博士”,是林凯文一直以来的信念。问及践行教育的初心,他说:“我想给学生传达的是温度,是热情,也努力让自己变得有烟火气、有人情味。”

人物卡片:

林凯文,年6月博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专业,现为学校材料与食品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应用研究。共设计合成了各类有机光电材料余种,系统研究了其光电热力等各项性能及在电致变色、有机太阳能电池、共轭聚合物光解水、传感器等多个领域的应用。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在Chem.Eng.J、J.Mater.Chem.A、Sci.ChinaChem.等SCI收录论文30篇,其中,ESI高引论文1篇;与他人合作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封面论文8篇,被国内外评论媒体点评2次。截止到年7月10日,论文共计被引用次,H因子为16。曾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6项,授权发明专利8项。主持省、市及横向项目共8项,总经费超万元。

硕果累累,将热爱变为事业

提到为何会选择来中山学院从教科研,林凯文带着亲切的山东口音向莲峰君笑着说道:“最初的原因,太太是中山人!”

作为一名年轻有为的“90后”,年林凯文博士研究生毕业之际,也面临着从政或从教的抉择。而最终选择了来学校从事科研教学,则是因为爱惜人才的院长、亲切可爱的同事、浓厚向上的学风和喜欢的南粤环境,共同构筑成了一方可供林凯文放飞育人理想的热土。

他热爱科研工作,“我已经把科研当作一种人生的乐趣或者是一种信仰,希望培养更多有兴趣学生在这条路上一同奋进。看到他们有更好的发展和成才,是我的目标。”

林凯文主要研究电致变色、有机太阳能电池等,已发表多篇科研论文,还得到了加拿大科技评论网站AdvancesinEngineering的认可与点评。没有谁的前进道路能够一帆风顺,林凯文表示自己亦是如此,他所获得的成就离不开硕博时期的学习与积累。

林凯文在攻读博士学位时,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敲定论文选题。由于他硕博时期选择的专业方向不相同,他不得不花更多时间研究相对陌生的学科,在经过导师一次又一次地反馈、一个半月不停地查找资料之后,最终顺利解决了这个难题。工作后,林凯文也经历过新人论文不被资深审稿人认可的困境,但林凯文没有因此气馁,反倒清楚地认知到这是一个“绵绵发力,久久为功”的过程,静心按着修改意见逐条琢磨、修改,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反复整理与调整,直至返稿没有意见为止。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日复一日的付出与坚持,让林凯文获得了更多凝聚沉潜的力量。

而在众多的论文中,令林凯文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在读硕士时发表在PolymerChemistry的研究论文,“当时为了赶在截止线前发出去而通宵修改,同门的师兄一直陪着我,给我意见和鼓励。”林凯文说,这篇论文虽然不是他发表的最优秀的一篇论文,但同门师兄身上坚持科研、不轻易放弃的精神却让他一直铭记于心,并从中得到成长。

以身作则,用真心和真情树榜样

“我希望重点院校的学生能学到的概念理论知识,我的学生也能学到,让他们接受到的教育资源不比其他名校的差。”林凯文用坚定的语气说道。他的教学始终坚持从基础抓起,认为教学不应该得过且过,而应深挖与周全。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他会尽可能地为学生寻找资源,汇集不同版本的教材,全面深入地完善教学PPT。

林凯文注重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除了日常教学外,林凯文还会鼓励学生加入到他的科研队伍当中。“我想让他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科研,为未来铺路。”每个学期,林凯文都会在每个年级寻找有意向的学生,待他们考核通过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年,林凯文带领学生团队在第十一届广东大学生材料创新大赛中获得分赛区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总赛区三等奖2项的好成绩。“我希望通过结合科研和产研项目以及各类学科竞赛培养学生专业志趣、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林凯文说道。

身体力行,便是学生眼中最好的榜样。扎根中山的第四个年头,林凯文一直都在积极投身服务地方产业:前往多家公司与企业开展产学研交流,在产品开发、科研技术支持等方面拥有联系与合作。林凯文坦言,地方产业振兴对于中山经济发展十分有意义,希望能以自身知识与技术为中山的经济发展奉献力量。年,他与中山市诚力通公司开展横向项目合作,主要方向为牛仔裤的制作,研究可替代火山石的纳米环保洗水石合成技术;年,他主持中山市源力美环保材料公司合作研究:基于电镀塑料的新型胶体钯—化学镍前处理等。他认为,科研是技术发展的基础,科研不单只是字面上的材料,还应运用到实际中,为推进国家发展而服务。

教学相长,做一名

“有温度的化学博士”

“学生在某些方面也可以成为我的老师,我们相互学习,在遇到困难时亦会相互扶持。”自年来到学校任教,并担任了第一届学生的班主任,年轻的林凯文懂得深入到学生“内部”,与他们融洽相处。他和学生所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gjbz/21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