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杜玉波
原文刊载于《光明日报》
原标题:加快推进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
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经过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实践探索,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制度体系,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这一高等教育制度体系,既有着十分丰富的实践内涵,又有着非常鲜明的中国特色,同时具有全新的世界意义。立足高等教育由大众化阶段向普及化阶段跨越的新起点,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需要,我们必须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快推进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
1
完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一体化育人体系
立德树人绝不仅仅停留在德育课程的讲授上,而是应该渗透到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
今天的大学,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延伸到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承载着越来越多的使命和责任。但究其根本,立德树人仍然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校的立身之本,是办好中国特色高水平大学的核心理念,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有效落实这个根本任务,需要我们坚决贯彻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理念,构建纵向衔接和横向配合相统一、校内教育和校外培养相协同的一体化育人体系。
在大学阶段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该解决大中小学德育教育衔接不紧密的突出问题。从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大中小学的德育在传授内容上呈现步步高的趋势,但在实践层面上却难以达到层层深的效果,必须有效解决知识传授与行为实践相背离的矛盾。与中小学相比,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认知范式和交际行为都具有一系列新特点,特别是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方面,呈现出思想观念多元化、价值追求个性化、人生理想务实化等鲜明特征。对于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的思想品德教育,当代大学生大多有一个独立思考、评判选择、内在转化、自觉践行的过程。这就需要树立系统思维,科学把握各个阶段学生成长的认知规律,建立既与中小学德育相衔接,又真正适合大学生成长特点的一体化育人体系,从而使中小学的德育教育在大学阶段得到巩固和完善,真正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
在大学阶段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该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五育”割裂化的突出问题。我们要清醒认识到,立德树人绝不仅仅停留在德育课程的讲授上,而是应该渗透到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诸多方面中。要明确所有教师都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德育的要求贯穿到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加强学校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大力构建以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为依托,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形成强大育人合力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在大学阶段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该解决长期存在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不协同的突出问题。当代的大学,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象牙塔。所以,在大学生的教育培养特别是思想品德养成过程中,大学不能再唱独角戏,应该统筹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育人资源。特别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这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每一个人教育的起点。同时,要高度重视社会教育,这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必要延伸,是学生走向社会不可或缺的历练过程。只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不唱对台戏,同唱一台戏,才能相互协同,形成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强大合力。
2
夯实以服务需求为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
压缩“平原”,多建“高峰”,避免赶速度、铺摊子、求规模
学科专业设置的特色是一所高校的最根本特色,学科专业建设水平是一所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在高等教育整个体系中,各高校应该立足本校实际,紧紧围绕国家和社会需要,设置科学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这是解决高等教育供给与需求这一结构性矛盾的迫切需求。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存在供给与需求上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数量庞大,就业难问题长期困扰着我们;另一方面是人才供给远远满足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在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常态、产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调整的背景下,就业难与人才难得的矛盾更加突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在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张过程中,一些高校过分
首先,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增强政治引领力。在大学内部治理体系中,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个根本制度,就是党委重在谋划和决策,履行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职责,统一领导学校工作;校长重在实施和管理,全面负责教学、科研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依法行使职权。在这一体制运行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把握好“集体领导、科学决策、分工负责”这三个关键点。
其次,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各个院系和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形成高效、协调、顺畅的运行机制。注重激发院系“中场发动机”作用,把党的教育方针和重大战略部署,落实到院系的各项工作中来。充分发挥学校各职能部门联动的工作优势,始终围绕学校的中心任务特别是人才培养这个核心,坚持不懈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要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原则,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再次,要学习借鉴国内外办学治校先进经验,把学校的学术组织和群团组织作用发挥好,创造良好的办学生态环境。实现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既相对分离,又相互促进,形成相得益彰的良好工作机制。既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事项中的作用,真正做到“学术的事,多听教授的”“上课的事,多听老师和学生的”;又要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学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中的作用,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学校改革发展的积极性,推进学校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还要充分发挥理事会或董事会在参与讨论学校发展规划、经费筹措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建立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