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地质报告及学术论文的一般格式要求》(来源:贵州地调)
编制:刘金刚
此教程适用于coredraw软件“零”基本的地质人。所谓“零”是因为跟很多软件操作是相似的,不是完全意义的上零。
1.地质论文中图件使用AUTOCAD软件完成绘制;
.COREDRAW软件中文件---打开---选择绘制好的DWG文件(或dxf);
3.以东华理工大学自然科学版图片出版要求(图1)为例进行更改;
4.导入文件后,首先去掉”所有对象视为已填充”,(图)否则将导致想选的线选不上(未深入探究)。
使用左侧工具箱中的选择工具(图3),框选全图,右侧的轮廓(图4)找到轮廓宽度选项将其改为0.1~0.mm。
将外边框轮廓宽度更改为0.~0.3mm。
5将文字统改为arialnarrow,因为毕竟图片中中文字少,可单独更改。(图5)
文字导入后,一般会呈现(图6)样式,
说明文字因为长度或字体大小的原因未完全展开,需要用工具栏中文字工具将其扯开(图7)。
6使用工具栏中的智能填充工具(图8),
在封闭曲线构成的空间内直接点击既可完成充填,其它选项如(图9)
7至此一张图片内三大元素基本完成。主要使用选择工具、文字工具、智能填充工具既可完成。
将此文件保存后复制一份备份,再将文件打开,用选择工具框选全部文件,复制---新建---粘贴,这样就把所有文件粘贴到一个图层中了,目的是为了便于后期导出时速度更快,更少出错。
文件---导出---选择tiff(或其它论文认可的格式),根据论文需要调整大小、分辨率等(图10)。
附录:
地质报告及学术论文的一般格式要求
来源:贵州地调编制:刘金刚
报告或论文编写人员必须遵守以下编制报告及论文的基本格式要求,自己先消除这方面的问题再提交给专家审查、指导。只有这样,专家或导师才不会被低级问题分散其时间和精力,才能集中精力审查报告或论文的核心内容,向作者提出关键的问题及高层次的建议,快速提高其成果质量及技术理论水平。也就是说,要把专家或导师用在刀刃上,有效为我服务。
一、标题级别及其格式要求两种编目方式:中文式和西文式。中文式一般用于非学术性文章及报告,西文式一般用于学术性论文及报告。
中文式
西文式
章
第二章
一般居中
第1章
不缩进,可居中
节
第一节
一般居中
1.1
不缩进
条
一、
一般缩进二字
1.1.1
不缩进
款
(一)
缩进二字,后无顿号
1.1.1.1
不缩进
项
1、
缩进二字
1.1.1.1.1
不缩进,很少用
(1)
缩进二字,后无顿号
(1)
缩进二字
①
缩进二字,后无顿号
①
缩进二字
A.
缩进二字
A.
缩进二字
a.
缩进二字
a.
缩进二字
有关标题的注意事项:
1.只能选择中文式或西文式之一,不能混合编目。
.一般逐级编号,如:“第一章→第一节→1、→(1)→1.→(1)→①→A.→a.”九级标题。特殊情况下,标题可跳级编目,但不可颠倒顺序。同时,小标题级别不宜使用过多,尤其是非重点章节可省去一些小标题。
3.一般下一章应另起一页。
4.分页时,用分页符,而不是使用若干回车键。
5.标题文字应突出重点、简明扼要,一般规定:报告内标题≤15字,科技论文标题≤0字。
6.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不使用标点符号。
7.常见的错误写法:混合编目;圆括号不配对,圆括号后又加顿号;圆圈数字之后加顿号;标题末尾加冒号。
二、计量单位与标点符号的格式要求计量单位,无论出现于文、图、表中,一般都应尽可能用英文字母,如:米→m、吨→t、度→°;除用人名命名的单位第一个字母用大写之外,一律用小写字母。具体请参考《地质行业计量单位手册》(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标点符号及其它符号书写规定
名 称
规定
例 子
标点符号
用全角,不用半角
如:();:、?!%
破折号
——
连接号
用半角“-”更为紧凑
如:GB-。
“至”
数字中用“~”,汉字中用“—”
比例号
用“∶”不用“:或:”
各处可先写为“1:”,最后统改为“1∶”
间隔号
用“·”不用“.”
并列号
用半角“/”不用全角“/”
如:资源/储量、L/s等。
小数点
用“.”不用“.”
如正确的:1.3m,错误的:1.3m
化学式
与其后的数字之间应空一格
二〇一〇年
不能写为“二0一0年”
不会录入“〇”者,可最后再统一替换
年
不能写为“98年”
0世纪80年代
不能写为“80年代”
资源量类别
类别数字放在括号内,问号用半角“?”
如:(?)资源量、()、资源量(-1)资源量、(+11b)储量
公里、平方公里
km、km(k为小写)
错误写法:Km、Km
寒武系代号
用“?”不用“∈”
化石名称
“属”、“种”用斜体,而未定种、相似种等用正体:sp.cf.
技巧
l含有上下标字串的统改:利用Word文档中替换功能可实现
l其它排版格式的统改:许多内容格式在编写阶段可不统一,但在定稿时应统改为规范的格式
三、表格的格式要求1、表头设计应简单明了,一般用三线表格式。尽量不用斜线。
、表头中可采用化学符号或物理量符号。全表若用同一计量单位,应将计量单位符号移到表头右上角。数字空缺的格内加“—”字线。
3.表内字号一般比正文小1级,个别可小~3级,最小不得小于六号字。
4.要注意表内的内容排列美观、紧凑、合理。
5、备注栏若无内容则删除。尽可能简化表格,少用A3规格的表。个别大表应高度综合,或分解为几个小表。
6、表序号按全文、章或节编排,如“表1”、“表1-1”、“表1-1-1”。表序号与表名之间空一格,不许用标点符号,置于表上,居中排写。
7、表内文字和数字上、下或左、右相同时,不允许用“″”、“同上”之类的写法,但可采用通栏处理方式。
四、插图的格式要求1.要素齐全,结构合理,美观规范,重点突出,图例等部件不能喧宾夺主,各类注记避让应合理。
.一般绘制黑色插图,必要时采用彩图。图名、图框、比例尺等必须用黑色。而且有些图件全用黑色更美观。
3.图内文字一般略小于正文字号,不宜太大或太小。但有些注记之间应用区别,便于体现不同层次的内容。
4.图号按章编排,如“图1-1”。图号与图名之间空一格,位于图下方。图名的字体、字号尽可能整个报告保持一致。
5.比例尺一般用单线、单向比例尺;一般放于图下方或者图内。
6.图例:图例位于图下方或图内,忌讳放于图上方;无需“图例”二字。不能有责任签。图例不宜太多,能直接标注者可以不用图例,而且直接标注文字更便于读图。
7.图框:多数情况下用单线图框,部分情况用双图框(需要经纬度、直角坐标时);还有一些情况不适宜用图框,如素描图、剖面图、流程图等。
8.引用图应说明出处:加参考文献的脚注,或者在括号中说明作者和年份。
9.插图应编排在正文提及之后,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时,则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到次页最前面。
10.照片:应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清晰整洁、反差适中。必要时加辅助线条及文字说明。对显微组织类照片必须注明放大倍数。
11.不许将附图简单缩小后当作插图,否则肯定不符合上述标准。
1.插图要与附图一样提交MapGis格式图,与附图和正文一道归档,否则后人难于修编和引用。
13、插图不能有责任签。
五、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每个成果报告或学术论文,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参考文献,才能体现基本素材、理论依据、技术方法的真实可靠,以及研究成果的理论水平及科学价值。因此,参考文献非常重要,绝不能忽视。
参考文献的写法,各个行业部门(或刊物)有自身的独特要求,因此要根据将提交给行业部门要求(或学术期刊编辑部要求)编写好参考文献。
但是,如果没有特别要求,则可考虑使用以下两种基本格式之一。
(一)传统的“按文内引用先后顺序编号”方式
这是学术论文和过去多数报告的常用写法,不太适合于大分量的报告或专著。
例子:
[1]陈世福等,知识工程语言与应用,南京大学出版社,。
[]长春地质学院,成都地质学院合编,地质学基础。地质出版社,。
[3]常印佛,唐永成,邢凤鸣,吴言昌,储国正.安徽省沿江地区铜金多金属成矿预测研究(简介).徽地质科技,,1:1~13。
[4]陈毓川裴荣富宋天锐邱小平.中国矿床成矿系列初论.北京:地质出版社,。
[5]常印佛等,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地质出版社,。
[6]陈建平.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学科发展动态[J].地质科技情报,,18(3):47~50。
[7]陈聆,魏友华,郭科.用含量面积法确定深切割地区地球化学异常[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9(5):~。
[8]陈明,范继嶂,李金春.筛选法——一种矿产预测新方案的概念和原理.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4(1):79~8。
[9]陈世福等,勘探地下水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学报,,(6),45-。
[10]陈毓川,李兆鼐,母瑞身.中国金矿床及其成矿规律.北京:地质出版社.。
(二)“著者-出版年制”方式
成果报告或学位论文,由于篇幅较大,引用文献较多,常存在同一文献多处、多次引用等现象,再加上在编辑报告过程中段落位置调整非常频繁,故给参考文献的顺序编号带来许多麻烦或错乱。因此,建议实行“著者-出版年制”,与国际接轨。具体如下:
1、正文中,依次标出主要著者与出版年,并置于“()”内。如:“这是最新的贵州大地构造分区方案(戴传固,)、(曾昭光,)”,或“据戴传固(),最新的贵州大地构造分区方案为……”。
、报告末尾的参考文献格式为:著者.出版年.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并先按汉语拼音顺序列出中文文献,再列出西文文献。
例子:
方国庆..东天山古生代板块构造特点及其演化模式.甘肃地质学报.3(1):34-40.
冯益民,朱宝清,杨军录,张开春.00.东天山大地构造及演化-1∶50万东天山大地构造图简要说明.新疆地质.0(4):-.
郭召杰,王超..新疆东准噶尔塔克札勒-麦钦乌拉古缝合线的确定.矿物岩石.13(1):96-10.
刘德权,陈毓川,王登红,等..新疆哈密土屋-延东超大型铜钼矿田成矿有关问题讨论.矿床地质.(4):34-44.
刘德权,唐延龄,周汝洪..新疆北部古生代地壳演化及成矿系列.矿床地质.11(4):-.
刘德权,唐延龄,周汝洪..天山古生代造山带的演化与成矿.见陈毓川主编《当代矿产资源勘查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北京.地震出版社.-.
马瑞士,叶尚夫,王赐银,等..东天山构造格架和演化.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1-.
马瑞士,叶尚夫,王赐银,等.0.东天山造山带构造格架和演化.新疆地质科学.第二辑,北京,地质出版社,1-36.
芮宗瑶,刘玉林,王龙生,王义天.00.东天山斑岩型铜矿带及其大地构造格局.地质学报.76(1):83-93.
汤耀庆,肖序常,赵民,等..新疆北部大地构造研究的新进展.新疆地质科学.第四辑.北京.地质出版社.1-1.
XiaoWenjiao,ZhangLianchang,QinKezhang,SunShuandLiJiliang..Paleozoicaccretionaryandcollisionaltectonicsofthe
EasternTianshan(China):implicationsforthecontinentalgrowthofcentralAsia.AmericanJournalofScience.:-.
常用参考文献类型及标识:
参考文献类型
专著
论文集
报纸文章
期刊文章
学位论文
报告
标准
专利
文献类型标识
M
C
N
J
D
R
S
P
本文原创权归刘金刚所有,感谢作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