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人民网-澳大利亚频道」
人民网悉尼11月29日电由澳大利亚中国博士沙龙主办,澳洲华人生物医学协会协办的第十三届澳大利亚中国博士生及青年学者论文报告会于11月27日通过线上方式成功举办。本届报告会主题为“改变与展望”,邀请了四十余名中澳知名学者参与后疫情时代下的科研变化与机遇分享,累计近位众多高校的专家学者、青年学者以及优秀博士生出席参加。
第十三届澳大利亚中国博士生及青年学者优秀论文报告会在线上举行
中国驻墨尔本总领事馆总领事龙舟、中国驻墨尔本总领事馆教育处郭春鸣参赞、澳大利亚大学联盟主席及乐卓博大学校长约翰·杜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副校长亚历山大·苏比克以及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谢亿民院士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迪肯大学名誉副校长王训该,墨尔本大学协理副校长莎拉·比达尔夫,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莫纳什大学副校长吴鑫华,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亚桂冠教授、悉尼科技大学金大勇就当前后疫情时代的挑战和科研人关心问题给出了丰富的亲身经验分享。
澳大利亚中国博士沙龙主席马嘉明称,今年是博士沙龙的第十五周年。十五年来博士沙龙围绕“中澳学术交流的桥梁、旅澳学者互动的平台、就业与创新创业的信息港”宗旨创立了数个优质品牌活动,为青年学者之间以及与资深专家之间的交流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由博士沙龙举办的论文报告会也成为澳大利亚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华人多学科学术活动之一。此外,今年论文报告会还吸引了来自新西兰,丹麦,意大利等地的学者参与。
澳大利亚中国博士沙龙主席马嘉明致辞
中国驻墨尔本总领事龙舟表示,十五年来澳大利亚中国博士沙龙在搭建中澳学术交流的桥梁、与澳学者互助的平台方面,在促进中澳学术交流互动、创新创业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澳大利亚中国博士生及青年学者论文报告会作为博士沙龙的品牌活动,更加体现出了全球化、信息化的持续受重视的趋势。这样人文的交流也将世界各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不可分离。现在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也给年轻人提供了施展其才华的舞台,提供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机遇。在发言中,龙舟对与会的青年学者提出了多个期许,希望青年学者能够珍惜光阴,不负韶华,如饥似渴的学习;希望中国的青年学者能够心怀祖国,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也希望中国青年学者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能够与澳大利亚同辈们交往、交流、交心,成为中澳青年友谊的桥梁,为中澳友好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驻墨尔本总领事龙舟发表开幕致辞
澳大利亚大学协会主席约翰·杜瓦表示,国际学生在多个文化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每年留澳的国际毕业生也是澳大利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肯定了澳大利亚中国博士沙龙在推动在澳中国学者互相交流,中澳学术合作和文化交流方面都发挥了很大作用,尤其是在受新冠疫情影响的时期,这样促进交流的活动显得更为重要。最后,约翰杜瓦提及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自12月1日起允许留学生入境的政策,并称,他也在盼望国际学生能够早日回到澳大利亚,重返校园。
澳大利亚大学联盟主席、乐卓博大学校长约翰杜瓦发表开幕致辞
据悉,本届论文报告会设有数学、物理、机械电子和电气工程,人文与社会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化工、材料科学,生物医学与健康科学,建筑、环境、土木工程六个平行分会场。四十多位知名教授及专家与青年博士作相应会场的主题报告,引发了与会者在共同学科领域的广泛交流与讨论。
此外,多位专家学者进行了约两小时的圆桌讨论环节,回答观众所提出的问题,并结合自身实际对学生提出针对性建议。最后,由八位优秀的学生构成的紧张精妙的三分钟论文演讲竞赛,8位参赛者分别在3分钟的时间内基于一张幻灯片为观众和评委老师讲述自己的科研课题,旨在增强青年博士群体的总结和表达能力,以推进科研工作普及推广。(梁雪)
圆桌讨论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