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读文献行为金融学在亚洲的发展十

媒体情绪随处见,

研究课题俯身拾。

桃李玉兰仲春满,

无心读书无大志。

注:本文为论文第一部分介绍。

参考文献:

KennethA.Kim,JohnR.Nofsinger,.BehavioralfinanceinAsia.Pacific-BasinFinanceJournal.Vol.16,Issue1-2,pp.1-7.

一、介绍

为什么行为金融学话题在亚洲如此重要而有趣?第一,行为金融还是一个年轻的学科。第二,亚洲金融市场在全球是最大的,并且有证据证明亚洲地区人们的认知偏差与其他地区的人们有所不同。

行为金融研究可以使认知心理学在金融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人们并不总是理性的,所以,他们的金融决策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行为偏差的影响。DeBondtandThaler()证明股市对信息存在过度反应。ShefrinandStatman()认为投资者更倾向于卖出获利股票而不是亏损股票,即使卖出亏损股票是更优的选择。

行为金融研究的普遍应用则更加年轻。一开始,行为金融范式并未被普遍接受。DeBondtandThaler()的论文受到很多怀疑。开始的研究集中在资产定价方面,但是近几年,模型开始考察非理性管理人对公司金融决策的影响。BarberisandThaler()对各种类型的行为偏差做了综述,并研究了这些偏差对决策和金融市场的影响。

行为金融的实证论文开始的也比较慢,主要是因为股票数据受到联合检验问题的质疑(市场有效性和资产定价模型)。TerrenceOdean通过获得个人账户数据而突破了以上限制。在一系列论文中(很多是和BradBarber合作),他证明投资者存在很多行为偏差。Hirshleifer()对资产定价的行为金融实证研究做了非常好的综述。但是,很少有人用实证去检验行为金融理论。

亚洲是一个研究行为金融的非常有趣的地方,因为亚洲的资本化水平和参与者的金融市场经验与世界其他地区有很大不同。例如,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正在从社会主义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过渡。例如,日本拥有庞大的经济和金融市场。亚洲是研究行为金融的沃土。

此外,也有理由认为,亚洲人们普遍存在的认知偏差与西方文化有很大不同。有人认为亚洲个人投资者经常被视为赌徒。理论上,社会科学家和心理学家发现,文化可以导致行为偏差(Yatesetal.,)。Hofstede()认为,文化的差异可以概括为个人主义-集体主义连续统一体。亚洲文化是以社会文化为基础的。集体社会可能会导致个人过度自信。Yatesetal.()认为,亚洲文化培养出来的个人比美国人具有更多的行为偏差。

WeberandHsee()称,文化和决策的话题还没有收到决策研究人员以及跨文化心理学家的重视。Chenetal()对心理学和金融文献的综述研究了亚洲人们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是如何影响其投资决策的。他们还发现,中国的个人投资者比美国人有更多的过度自信和处置效应。

总体来看,行为金融还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但是现在争议比此前减少很多。现在,人们普遍接受套利限制的观点(ShleiferandVishny,),这些行为可能会影响价格。Thaler()有一个行为金融研究的心愿清单:他希望看到把机构引入模型的理论文章;他希望看到行为金融对公司金融的更多研究;他希望获得个人投资者的更多数据,特别是在线投资者。我们增加一个愿望:希望看到行为金融对亚洲金融市场的更多研究。

赞赏

人赞赏









































北京白癜风去哪治的好
云南白癜风权威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gjbz/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