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文献是写作过程中最开始的一步,要是最重要的一步都没做好,那么是写不好论文的。
而且读文献相当于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如果脑袋里面是空空如也的,那么最后就只能是提笔忘字了。
但是很多学术研究者,第一步就是下载文献,文献下载非常多,到最后决定开始写了,也才看到那么几篇对自己有作用的文献,所以读文献也是一个技术活。
小尤这里有一位大佬阅读SCI文献的方式,希望能对你有用。
?第一步,读文献综述,明确自己做了什么,将要做什么,要解决什么。当然,先不要着急去看国外的文献,虽然我们都知道国外的综述大多都是自己研究学科领域的资深人士撰写,涉及范围广,可以让人事半功倍,但是大佬建议先从国内文献入手。
国内文献虽有很多地方备受争议,但是国内文献会比国外文献好理解,这确实可以让作者迅速了解自己的研究领域,当深入了解后,你再去看外文文献就会比一开始就上手看外文文献的效率高。
?第二步,学会针对地选择文献,不要大海捞针一定要明确方向。针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找比较相近的论文,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查找。
(1)检索关键词和主题词。
关键词、主题词千万要选好,只有这样,检索出来的文章才是你想要的,而且还能让你想要的内容更全面地检索出来,当然我们知道还有一个原因是换一个主题词,检索出来的内容可能天差地别。
(2)检索自己领域的某个学者的大能。
找在SCI与自己同研究领域有建树的学者,一般这类学者都有很多成果,我们可以找他近期发表的文章,这对于研究会起很大的作用。
(3)可以参考综述检索。
当发现与自己课题相关的或者有切入点的综述,可以根据其相对应的参考文献找到初始的研究论文。
(4)一定要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
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都是可以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的。不过一定要注意引用过本篇文献的学者对其评价如何。
?第三步,阅读文献,要巧读,更要多读。(1)要注重摘要。
真正对自己研究有用的全文文并不多,所以不要强求自己阅读全文,读完那就是浪费。当然注重摘要并非只看摘要。一般将文章题目、摘要简单浏览后,然后再把几个Figure及Title和legend看过,掌握大部分文章大致情况就可以了。
(2)通读全文时要认真。
读第一遍的时候一定要认真,这个过程是获取信息,不是学英语,因此遇到不懂的,标注出来,但是别着急去查字典,因为查了字典以后会让阅读思维变得很混乱,往往读完全了也不晓得读什么。
(3)学会归纳总结。
我们都知道人类记忆是有限的,所以可以在每一段用一个词组标一个标题,同时这样也会提高阅读效率。
(4)明确句子的架构,学会抓住主题。
我们每个单词都认识读完了却不知他在说什么,这是在阅读外文文献时遇到的最大问题。所以读每一段落都要找到他的主题,这其实是很容易的,而且这样可以快速筛选出大量的无用信息,能节约你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5)一定要增加阅读量。
因为刚刚接触这一领域,所以对许多问题肯定还没有什么概念,读起来会十分吃力,许多内容也读不懂。因此必须要重视文献的阅读积累,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第四步,提高阅读的效率。(1)集中时间看文献。
千万不要分散地看文献,这样会浪费很多时间,毕竟下载的文献长又多,分开看是很难让自己形成出一个整体印象。
(2)做好记录和标记。
复印或打印出来,用笔标记或批注这是常用的方式。另一种方式是直接将论文在电脑上打开,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种方式是为了避免浪费时间,更有利于自己的记忆。
(3)注意阅读要有顺序。
根据阅读目的选择来调整合适自己阅读的顺序。一般情况下是先看abstract、introduction,然后看discussion,最后再看result和method。
(4)文献整理。
文献文件命名,归入同类型的文件夹,并且要将已读和未读的分开。这样有利于在阅读时,可直接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文献,并用自己的方式将其区分,这样将让阅读效率再次提升。
以上是小尤对某位大佬阅读技巧整理,当然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同样的雪花,也没有同样的树叶,所以每位科研者也不可能用一样的阅读方式,所以小尤知道这个方法不一定适合你,因此在这里就只是简单介绍一下,如果有更好的阅读思路老师们可以在留言区和小尤与其他老师分享哦。
END排版丨蜀铭文化编辑部文字蜀铭文化文案部图片
来自网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