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研究生课程以后,对学术文献阅读量的要求大幅提高。虽说本科期间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上了几个与文献阅读相关的workshop之后,才发现之前的阅读不得其法。
我结合个人实践后的体会,总结了近期学到的阅读策略,从人文社科类学生的角度出发说一说怎么以目标为导向,完成学术阅读。进行一次高效的学术阅读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明确阅读目的
对于研究生而言,阅读文献的原因无外乎两种:1.课前的阅读任务;2.论文/essay写作。我们需依据不同的原因,明确我们的阅读目的,进而细化我们的在阅读前需要回答的问题。1.课程相关阅读首先,如果是课程相关阅读,需要时刻牢记:阅读是为课程主题服务的。一篇文献可能会讨论不止一个问题,但我们的目的是理解和主题相关的那部分内容。因此在阅读前,记得了解课程的主题,或看看老师有没有留下什么思考问题。此外,联系其他文献进行思考。老师提供的文献可能不止一篇,在阅读过程中最好能有意识得将这些文章联系起来。文献之间可能是以时间线串联的,比如一个理论在不同阶段的发展;也可能是相互补充,甚至相互矛盾的,比如不同学派/学科对一个话题的不同看法。阅读过程中,明确主题,结合主题提取篇章关键内容,千万不要读到第三篇的时候已经忘了第一篇(比如我,泪流满面T,T)。2.论文写作相关阅读论文的每一个部分都需要一定数量的文献进行支撑,因此,阅读前需要明确:你处于论文写作的哪个阶段,阅读是为了了解什么。比如,阅读这篇文献是为了扩充对某一领域或话题的认知(general),还是了解某一个概念和方法(specific)。在此基础上,就可以细化阅读前需要回答的问题:我想了解什么(e.g整体认识or具体方法)关于这个问题,我已经知道了什么这篇文章可能在什么方面帮助我理解阅读文献一定要带着问题,这是开始阅读的第一步。同时,这一步也决定了接下来选择何种方式进行实际的阅读。图1第一阶段思维导图第二阶段:根据目的选择阅读策略
说是阅读策略,其实就是通过选择性的阅读,节省时间和精力。在明确想要了解什么之后,有选择的进行一轮扫读和二轮深度阅读。相对深入且完整的阅读有三步:zoomout(一轮扫读),consider(思考和评估),zoomin(二轮深度阅读)。这个过程既有宏观的把握,也有微观的深入。同时完成一轮扫读后,需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思考和评估,再决定是否需要深度阅读,或对哪几部分进行深度阅读。接下来就具体说说这三步的执行方法。1.一轮:略读和扫读(skimandscan)首先,略读提取整篇文献的关键信息。打开文献第一步,不是按顺序开始阅读,而是“拿远一点”,先看看它的一些关键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判断和了解研究问题(对象,方法),研究领域,并为之后的评估作准备:题目关键词作者期刊/出版社/机构发表年份结构:副标题,书的章节标题摘要:论文摘要,书的导语/章节导言导言和结论其次,选择性扫读文本内容。一方面,看关键表述。比如表明问题的表述(...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转折句(然而...;虽然...);观点陈述句(结论和总结:因此....)另一方面,留意与阅读目标相关的例子,以及相关的图表及引用。比如研究社交媒体成瘾,可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