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使用样式2.多级列表实现大纲自动编号3.自动目录4.参考文献尾注5.分页符6.题注与交叉引用7.借助表格布局E.E.
个人比较懒,不喜欢折腾什么高大上的Latex,而且,像我这种学术垃圾,只写一篇毕业论文,也懒得装EndNote和NoteExpress之类的文献管理软件,毕竟无论什么软件,学习都需要成本的。更况乎毕业后也用不到,因此,我更喜欢用word来折腾,而且,Word更常用。这里就记录下我写论文用的小技巧。
1.使用样式Word中的样式功能,是用来规范文档样式必不可少的利器。Word本身带了许多样式,但是可能和论文要求不一样,比如我们要求论文行距是固定的20磅,这时就需要自己调整。可以选择在正文上修改,也可以选择创建新的样式。
在修改样式的界面,只需要定义好相应的字体、字号、格式等,所有正文都将以此样式为基础。这与直接选中文字进行设置的操作是类似的,只不过是预先定义好样式,是的所有新的文字、段落等以此为模板罢了。后续如果发现样式不对,需要修改,例如将西文字体修改为TimesNewRoman,只需要修改样式,即可实现全文更新,可以说是预置的格式刷。
2.多级列表实现大纲自动编号一个很尴尬的问题是,Word自带的标题是没有自动编号的,难道每一章节都要自己手编不成?这样子只要增加或修改了一个章节,就可能需要修改好几个章节。这时就需要使用多级列表来实现大纲的自动编号了。默认下,Word已经定义好的有多级列表,但是并没有连接对应的样式,使用时需要选中文本再点击多级列表来实现编号,不是很方便,我们可以通过定义新的多级列表来定制需求。
在定义新多级列表中,首先选择修改的大纲级别,然后在将级别连接到样式中选择对应的样式即可。我们还可以调整文本缩进、编号之后跟空格还是缩进等等。依次调整各个大纲级别对应的格式后,我们再使用相应样式,例如标题1、标题2等,其就可以自动按照顺序进行编号。
3.自动目录Word引用中的自动目录功能本质上是基于大纲级别生成的,我们可以设置标题的大纲级别,以实现自动目录的生成。在修改样式窗口的段落格式中,我们可以查看到当前样式对应的大纲级别。默认情况下,Word内置的标题1、2、3就对应着大纲几倍的1、2、3级。如果使用正文或其他没有大纲级别的样式,则可以通过在大纲视图左上角调整大纲级,但是个人不建议这样使用,比较麻烦。最好的做法就是通过样式配置。这时使用“引用
目录
自动目录1(2)”即可根据大纲方便的生成目录。
如果自动目录的样式不合你心,比如我需要1级、2级大纲加粗,则可以通过自定义目录下的修改按钮进入目录样式的修改,选中对应的目录级别即可对当前目录级别进行样式修改。当然,选中一条目录后,通过“Ctrl+Shift+S”快捷键,也可以方便的实现对样式的修改。
4.参考文献尾注对于长达上百参考文献的论文来说,如果自己手写编号,那么如果导师要求你在中间某个位置加入一个参考文献,那么改编号就能烦死你,聪明的做法是使用尾注。
修改编号为阿拉伯数字
Word尾注默认使用的是罗马数字进行的编号,而论文一般要求使用阿拉伯数字,这里可以通过“脚注和尾注”设置框中的格式选项进行更改。
加方括号
修改后,引用还少了两个方括号,这是可以通过“Ctrl+H”打开替换窗口,其中查找内容为^e,替换内容为[^],然后选择全部替换即可。^e表示尾注,^表示当前查找内容,“[”和“]”就是所添加的方括号。替换完毕后即可为引用添加上方括号
多引用规范化
如果某一处的引用不只有一个,那么会形成下面这样的尴尬,而且也不符合引用规范,这是可以通过将将中间的内容隐藏来实现。
首先选中所有需要隐藏的部分,然后右键选择字体,然后在字体面板效果中选择隐藏,最后再补充上“-”即可。
删除尾注前后的横线
使用尾注会默认在尾注前和下一页的前后添加上横线,这些横线专有名词叫尾注分隔符、尾注延续分隔符以及尾注延续标记。在页面视图下面是无法删除它们的,首先需要在视图下面切换到大纲视图或草稿视图,然后回到引用,在脚注那一栏找到显示备注,接着如图所示,依次切换到尾注分隔符、尾注延续分隔符和尾注延续标记选项,将尾注栏中出现的横线全部选中后删除,并将行距设置为0.06即可。为什么设置行距为0.06?一是因为Word行距最小值为0.06,二是因为不设置行距,则此时原来横线的位置就是一个空行,设置为0.06后,这个空行几乎不可见。为了方便,设置完后再切换到页面视图即可。
参考文献后加致谢
致谢一般写在参考文献后面,但是使用尾注作为参考文献,我们发现无法在参考文献后面加入新的内容。这时,最简单的布局方案是这样的:
所有的正文位于一节,在参考文献后插入新的分节符(分隔符
下一页),至于前面的目录,摘要这些,可以随意分节,但是从有参考文献的位置开始到参考文献四个字之后,放于一节中。然后打开”脚注和尾注面板“,将尾注改放置到”节的结尾“,这时我们会发现可以在参考文献后面写致谢了(注意分节符的存在位置)。记得修改致谢部分的页码格式为续前节。
5.分页符在4.参考文献尾注中我建议不在正文中使用分节符,但是每一个新的大章都需要另起一页,怎么弄呢?难道是用丑陋的换行符吗?优雅的做法是使用分页符,分页符会将当前页面下方的空白部分填满,新输入的文本内容是从下一页的开头起算的。
6.题注与交叉引用论文中避免不了会有图、有表格的存在,图和表格的编号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我们可以通过题注实现对图、表、式等的自动编号,并通过交叉引用,保证引用位置的编号与对应图、表、式等位置处的编号一致,即使插入的新的图、表、式等,也不用担心编号的错位。
编号
默认的编号可能是图1、图2这样子下来的,如果我们想要加上章节的号,可以选择编号
包含章节号,章节的起始样式表明需要引用到具体的哪一个章节,例如标题1,表明只需要引用到大章节编号即可,形成的编号就是图2-1、图2-2、图3-1的形式。这个设置只需要设置一次即可,全局生效。如果题注的样式不正确,可以通过”Ctrl+Shift+S“打开样式进行设计。
引用编号
引用编号时,首先将光标定位在需要引用的位置,然后找到“题注”栏中的交叉引用,接着在交叉引用设置中选择引用类型和引用内容,一般我都是选择的仅标签和编号。
公式引用
公式一般会将编号放在公式的右侧,这时“引用内容”要么无法添加,要么会带着公式一起添加,及其尴尬。
这时需要一个小技巧——使用样式分隔符。样式分隔符通过“Ctrl+Alt+Enter”打出,可以实现在一行放置两个段落的效果。首先在公式后面加上一行空行,并将题注编号放在此行,然后在公式后面打出样式分隔符,你会神奇的发现,题注编号跑到上一行了,然后再交叉引用即可,无论是“整项题注”还是“只有题注文字”均可。
7.借助表格布局表格布局是一项非常古老的艺术,在远古时代,网页布局都是使用表格来做的。表格布局对于一行要显示两部分内容(非两栏)的布局非常具有使用性,而且通过将表格边框设置为无边框,打印出来根本看不出是表格。
例如一幅图含有多个子图的情形(不知道怎么描述,反正就是形如图1中含有a,b,c,d等),通过将表格内容设置为水平居中,这样子就可以保证每个小编号a、b、c等和各自的所对应的图是水平居中的;还有封面学位申请人、指导老师姓名等等这类含有下划线的,也可以用表格布局,通过设置仅显示表格的下边线来替代下划线,就能够实现下划线对齐。
E.E.阿西吧,写了一下午,累死了。其他诸如Visio图片粘贴到Word使用“图片(增强型图元文件)”、Typora中使用Latex语法写公式,然后复制粘贴到Word中、页码等等就不记录了。截图中之所以能够看到特殊符号,是因为我打开了Word中的“显示所有格式标记”选项(除了参考文献尾注隐藏字符那里关掉了)。
Y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