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所有人最盼望的一件事就是新冠疫苗尽快上市,可以尽早接种疫苗。在新冠疫苗没有出来之前,在11月底建议接种流感疫苗,以减少冬季流感发生,避免流感与新冠双重爆发。
而宝宝在出生后需要接种很多疫苗(包括流感疫苗),所以带宝宝去接种疫苗是家庭的大事。
下面我们谈谈如何让宝宝顺利接种疫苗及疫苗接种后护理。科普时间小婴儿对于注射疼痛没有概念或没有记忆,很容易摆好姿势让医生注射。但半岁后,尤其到1岁以后,很多宝宝抗拒打针,会有剧烈反抗,是正常现象,这是由孩子本身此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所决定的。
1家长需要采取正确措施,使宝宝能接受疫苗注射:
??平时进行角色扮演
对于2至5岁的孩子,在平时游戏中,使用玩具医疗包,鼓励宝宝当医生给家长看病,给宝宝讲看病的绘本,让孩子知道什么是看病打针。
??家长不要恐吓、批评或说谎:会造成宝宝抗拒
??不要说下面的话:
不听话就带你去打针!
别人打针都不哭,就你最胆小。不准哭!
打针不疼,一点都不痛。
??打针前诚实良好的沟通
孩子们很聪明,打针之前家长告诉孩子为什么要打针,以及打针的好处。并且诚实的告诉孩子打针的感觉,这样的话有助于减轻孩子的焦虑。告诉孩子打针可能会感到一点痛,但会很快消失。告诉孩子可以哭泣,但打针时不能动。
??家长要保持镇定。父母的焦虑情绪会传递给孩子。
??带上宝宝喜欢的东西去注射.
??注射时分散孩子的注意力。通过吃奶、爱抚、唱歌或轻声交谈、玩具、故事书、手机、平板电脑等。
??家长鼓励宝宝,给孩子适当的奖励。可以让其他家庭成员,尤其是年长的兄弟姐妹,来鼓励宝宝。
??如果宝宝反抗严重,交给医护专业人员,家长离开注射的房间。
2了解疫苗接种的部位,在接种疫苗时摆好宝宝姿势,更利于疫苗接种
??常用接种部位及宝宝接种时姿势:
大腿前部
上臂三角肌区域
??宝宝接种疫苗时常用体外:
将孩子抱在大人腿上。将孩子的手臂放在腋下,并用上臂轻柔地施加压力,以进行牢固的拥抱。用下臂和手轻轻但牢固地握住孩子的另一只手臂。将孩子的脚牢牢地固定在大腿之间,或用另一只手稳固地握住它。
这种方法用于小婴儿大腿前部注射时。
A图:孩子坐在父母/看护人的膝盖上,孩子的腿固定在父母的双腿之间。待注射的手臂紧贴孩子的身体;另一只手臂藏在父母的手臂下方,并位于父母/监护人的背部后面。
B图:孩子坐着,面对父母/照顾者,孩子的腿跨在父母/照顾者的腿上。父母/照顾者的手臂将孩子的手臂相互拥抱。
这两种姿势用于6个月以后能独坐的婴幼儿,上臂或大腿前部注射时。
将孩子抱在大人腿上,或者让孩子站在大人面前。在此过程中拥抱您的孩子。将孩子的双腿固定在大腿之间。
这种注射方法用于大一点的孩子,上臂注射时。臀部注射:疫苗注射很少选择此处
注意事项
过度的约束可能会增加孩子的痛苦。固定宝宝时动作要轻柔安抚。
将注射部位皮肤完全暴露,否则会影响医护人员正确判断注射部位。
注射上臂时,需要脱下这侧袖子,暴露整个胳膊。
注射大腿前部或臀部时,需要完全褪下这侧裤子,暴露整个大腿或臀部。
疫苗注射前,家长需要告知医生宝宝最近的情况,包括生病历史、用药历史、之前药物过敏史、及可疑的过敏物品等。告知医生有无特殊或慢性病史。
疫苗注射前,家长需要仔细阅读并填写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
3??打针过程中
分心:通过爱抚、唱歌或轻声交谈、玩具、故事书、手机、平板电脑等,转移宝宝注意力。
意象与放松:对于大孩子,可以让孩子想象一下愉快的经历。当孩子专注于疼痛以外的其他事物时,请他们用所有的感官来描述它。或选择使他们感到放松的图像。还可以建议他们深呼吸放松。
作者简介
隋静,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医院工作近二十年。
专业专长:儿童内科,特别是儿童消化系统疾病,新生儿疾病,儿童营养及生长。
曾任博士生导师助理;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系及护理系儿科学授课,网络学校网上授课;参与主持两届全国儿科食物过敏学习班。
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消化学肝病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北京消化学组委员;《国际儿科学杂志》通讯编委。
参与多项科研基金项目研究,如“国家科研项目—中国幽门螺旋杆菌诊断治疗方案(儿童部分)”等;参加多项国家级药物临床试验观察,如“疾病特异型肠内营养粉剂对食物蛋白过敏婴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发表在SCI核心期刊论文数篇;参与百度百科词条编写;参与编写多部书籍译著,如《儿科学临床概览》、《当代处方集》儿科学分册、《内尔森儿科学精要》等;给《我和宝宝》等多家报刊杂志投稿。《辣妈帮》等网站专家问答。录制《辣妈学校》等节目。
——————————————————
参考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