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募格课堂整合。参考来源:澎湃新闻、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募格课堂此前报道等
近日,天津大学与厦门大学出现了同年毕业的两名硕士,其毕业论文的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的结构及内容雷同或高度相似,多个段落一字不差。
渉事的两个学生分别是:天津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届硕士毕业生刘宇宸,与同年毕业的厦门大学信息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林鲤。论文的标题是:《基于J2EE的环保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图源:知网截图从上图我们可看出,两篇论文均在年4月1日发表,不过被下载的次数却不尽相同。通过对比两篇硕士论文,我们不难发现,除了“第三章”略有不同之外,其余部分的结构及内容几乎完全一致,且两名作者都签署了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均声明“该学位论文不存在剽窃、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天津大学刘宇宸的论文(左)和厦门大学林鲤的论文(右)的第四章部分内容对比,内容完全一样。7月6日,记者致电厦门大学学风委员会,一位工作人员让记者把这两篇论文发送至指定的官方邮箱,并称,“会依照相关程序开展工作。”对此,厦门大学表示:“这位同学已被授予硕士学位。如果他真的存在学术不端的行为,我们会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研究是否撤销(他的)硕士学位。”天津大学也表态绝不包庇学术不端行为。近期的毕业季也是频繁发生此类事件:
5月份接到网友反映称,发现两篇标题一模一样的硕士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田晓飞年5月完成的硕士学位论文《我国高校专业结构优化研究——基于生态学的视角》,涉嫌大面积抄袭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谭鹏年5月完成的硕士学位论文《高校专业结构优化研究——基于生态学的视角》,两篇文章通篇比对显示,两人硕士学位论文正文高度雷同。6月初据媒体报道,电子科技大学届毕业生贾桂林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CAN总线的汽车组合仪表研究》和武汉理工大学届毕业生付胜波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CAN总线的汽车组合仪表研究》,高度雷同。这些高度雷同的论文,是如何躲过查重的?通过此前募格课堂的报道,也具体解释过:“论文入库有一年的延迟,所以可能在毕业论文不满一年未入库时,未毕业的学者通过其他途径获取了刚毕业未满一年学生的论文,钻了这个漏洞,这也是个合理的推测。”不过,对此两篇硕士论文大篇幅雷同的情况,网友也就此原因议论纷纷:图源:微博评论截图众多网友的观点表明,此次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某“第三方机构”的产物
当前,一些财迷心窍的国内外机构打着“语言润色”“咨询服务”的幌子,为学术不端者代写、代投毕业学术论文,甚至伪造同行评审,提供“一条龙服务”服务。光明日报调研组曾经通过网络及电话暗访、面对面访谈等方式,对江苏部分高校在校学生、高校教职工、论文中介代理等进行了采访,围绕“论文买卖”问题,就学术论文发表机制、职称评价体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我国的代写论文交易市场庞大、“产值”高达10亿元。同时,一些单位对于“学术规范”“学术诚信”只是泛泛规定,对于学术失范、抄袭等的认定、惩罚缺少细化的可操作的条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买卖论文的风气。原因之二:你的论文,可能也遭受过泄密的风险
高校毕业论文在未上传数据库前,其实都属于非常私密未公开的资产。淘宝购买查重或是打印店打印论文,均是具有一定风险的行为。据上文提及的武汉理工大学付胜波同学回忆“如果说自己的论文被泄漏,有可能是在打印店。因为论文最终版本同学没有看过,只有打印店有。”曾在四川新闻网记者采访报道中,成都理工大学的打印店员工陈女士坦然解释:业内确实有一些老板为了利益向学生出售毕业论文,几乎是公开的秘密,只不过大家都心照不宣而已。文印店的老板在接受订货后,遇到有到店里打印相关学科论文的学生,就趁其不注意,偷偷将论文保存下来,再通知买家。这样得来的论文几乎没有成本,无论卖什么价格,文印店老板都是稳赚不赔。由此可见,论文究竟是在哪个环节被别人拿走,并以他人名义来加以发表,这可能才是我们需要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