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名称:聆文溢彩
团队成员:金奎全工商管理
李雨涵会计学
李玉佳工商管理
卜天一视觉传达设计
董冰视觉传达设计
1.前言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总数逐年递增,尽管国家和政府已经采取了不少措施,但目前听障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听障生的开创精神,引导其成为创新型人才。听障生创业计划的提出及实施,极大地缓解了就业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社会负担,同时也促进高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培养并增强听障生的“双创”能力,从而培养出国家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2.听障生“双创”教育存在的问题2.1规章制度不健全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各高校纷纷出台了一些相关的规章制度,以激发听障生的创新意识,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但在具体管理和操作过程中,由于某些规章制度不够完善或者执行力弱,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导致管理和监控不到位,在制定规划或决策时缺乏指导依据。很多学生对国家或地方政府出台的一些鼓励政策也不甚了解,在创业道路上遇到困难不知如何解决,甚至会在前进中“迷路”。2.2“双创”意识培养力度不够我国30多年前就提出教育体制改革,但由于教育思想和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和手段僵化,时至今日,对听障生“双创”能力的培养仍远远不够。而且小学、中学十二年的学习生涯完全围绕着高考指挥棒进行,这种应试教育很难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导致学生缺乏积极学习、主动探索的创新意识。考入高校后,似乎完成了人生中最重大的使命,学习热情和进取精神减退;加之高校的培养方案大多偏重理论学时,教师只能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在课堂上“填鸭式”地传授着基本理论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些实践环节如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多是形式化地走马观花,学生很少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性强,动手能力差,大多数学生不懂市场规律、不懂企业管理、不懂风险防控等,这些都是课堂上忽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结果。2.3缺少全面系统的培训我国直至近几年才提出并实施“双创”教育计划,实践经验积累有限,许多工作都在摸索中前进。因此,宏观上对听障生“双创”能力缺乏全面、系统的培养和训练,导致学生缺乏创业素质和技能,对公司运作、团队管理、投融资等方面的认识过于肤浅。而且创业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因学校缺乏必要的心理教育和疏导,有些心理脆弱、抗压力差的学生,特别是处于弱势群体的残疾学生缺乏忍耐力和脚踏实地、顽强拼搏的精神,遇到挫折、困难便轻言放弃,甚至灰心丧志、一蹶不振。这也是国内小微企业平均寿命不到两年的重要原因。2.4缺乏资金支持听障生创业的初始阶段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缺乏创业资金,这会直接影响经营范围、广告投入以及团队建设等多方面的发展,从而限制了企业做大做强。政府在政策扶持上力度较小,比如税费减免,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落实到位,多数情况下往往只减免了一些行政性管理费用。政府针对小微企业提供的贷款额度太少,最多是解了一时的燃眉之急,这对于一个急需资金支持的初创企业来说犹如杯水车薪,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5教师素质亟待提高专业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听障生良好创业素质的必备条件,优秀的导师是“双创”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现实中,高校师资队伍的“双创”素质参差不齐,绝大多数教师没有创业经历,有的仅在企业学习锻炼过一两个月,甚至有不少教师是临时改行而从事“双创”教育教学的。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因缺少创业案例和实战经验,讲课内容苍白乏力,无法令学生信服,更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3听障生双创教育和融合教育研究策略3.1建立健全的相关规章制度完备而有效的管理规章制度是创业的前提条件,是挖掘潜力、发挥效能、提升竞争力的根本保证。高校要从修订本科生培养方案入手,设立并提高“双创”必修学分,构建专业教育、通识教育、二学历教育(辅修专业)等多层次、多类别的课程体系。建立健全支持学生“双创”活动的规章制度,如在学分转换、休学创业、启动资金、提供场地以及教师工作量折算等多方面应有具体规定,并引导学生深入系统地学习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创业方面的政策,使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有法可依,有据可查,从而为学生的创业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3.2强化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要具有创新意识,必须先有强烈的好奇心才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去研究、探索,从而逐渐地培养出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西方国家在教育观念上强调思想自由,更加注重个性发展,所以培养出来的听障生更具有活力和创造力。美国几乎所有高校普遍在培养方案中融入“双创”教育,设置相关课程,如小企业管理课程几乎在美国所有高校都开设,这与听障生以小微企业作为创业起点是相吻合的。鉴于此,国内高校特别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必须进一步深化课程体制改革,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打破为考试而被动学习的牢笼。在培养听障生“双创”意识和能力上,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一是经常深入企业,体验并学习创业过程,积累创业经验;二是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克服自卑胆怯的心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教师、质疑书本,敢于同健全的学生竞争。三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自由,强化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3.3构建“双创”人才培养体系在实施“双创”教育过程中,高校要多措并举,努力营造校内的创业氛围,在校内外构建起科学、规范、系统的“双创”人才培养和考核体系,为学生的创业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成立“双创”教育学院或“双创”教育实践中心,开展各种以“双创”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活动,积极参加国家和地方组织的“大创”竞赛活动,通过培养创业领军人物来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高校可根据自身特点,创建残疾人网络服务平台,指导、帮助残疾学生创业,并利用校内优势创办一些实体,为有潜力的学生提供创业平台,并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创办一些投资少、无风险、见效快的小微企业,从而激发听障生自强自立的信心,构建起“平等、参与、共享”的现代残疾人观。3.4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一是高校应制定或完善校内“双创”奖励制度。如设置“双创”教育专项基金或奖学金,对创业有成就及参加全国或地方创业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师生进行奖励,还可以吸引社会企业或团体赞助、出资。二是高校要积极创收,增加经费来源渠道。学校的发展不能仅靠学费和政府拨款,还要利用特色专业孵化打造一批产学研服务公司或技术公司,合法地开展创收,提升学校的营收能力,从而为“双创”活动提供充沛的资金来源。三是国家和政府应增加资金投入。要坚持特殊教育由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强化政府责任,建立保障机制,采取特别措施和倾斜政策,保证学校公用经费足额按时到位,并按规定逐年增加。政府还可以从“希望工程”或其他扶助项目中拨出部分经费用于特殊教育,并持续出台相关的鼓励政策。3.5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创业素质内涵丰富,它包括踏实、勤奋和务实的态度,坚定、执着和顽强的意志,勇于冒险、敢于竞争的精神,以及荣辱与共、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从事“双创”教育的教师首先应具备这些基本素质,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并能够根据“双创”教育的特点,把这些创业素质寓于日常教学中。高校要建立一支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途径主要有三:一是通过向企业派驻一线教师,锻炼、培养创业能力,积累创业经验,并与评优、晋职等工作挂钩,此项工作应常态化;二是以兼职或外聘的形式,请创业有成就、品质好、责任心强的企业家担任学生的创业实践指导教师,或者请创业成功人士经常到学校为学生做培训、讲座等,带领教师学习“双创”理论和技能知识。4.结论综上所述,创业是我国社会的整体趋向,在此大环境之下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在毕业之后就投入到了创业工作,但是因为社会经验比较浅薄,能力有所欠缺,在创业知识方面了解的不多,因此,部分在毕业之后就投身于创业工作的听障生都会感觉到力不从心。所以,院校应该更加贴合目前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式,将创业教育提上教学日程,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就业率以及创业成功率。参考文献[1]宋平.“双创”视域下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体系探讨[J].许昌学院学报,年第4期.[2]刘云朋,邢文生.协同创新视阈下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研究[J].创新科技,.[3]白宇,陈宇甦.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方式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