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国内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留学深造、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探究了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策略、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等问题。杨春梅、陶红(:9)认为,“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应该渗透到课程学习的全过程,使研究生在课程学习中有效提高科研能力”。王雪梅(:72)强调,为了充分调动研究生提高学术研究能力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他们的英语学术研究能力,我们应该加强“海外合作培养、研究生创新教育计划等,拓展他们的学术视野,为其学术能力发展创设客观条件”。国际化大背景同时也给研究生教育带来许多新的挑战。熊丽君、殷猛()认为,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缺乏国际竞争力。虽然国内部分高校相继为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开设“学术论文写作选修课”,此类课程还存在诸多问题。
有鉴于此,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全面探究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在学术文献选取、阅读和引用三方面的知识,以期拓宽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为切实改进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课程的设计及效果提供一定的实证性理据。
研究背景
在学术英语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将已经形成一定成果的研究过程通过语言表述、组织结构、语法修辞、论辩策略等方法在有限语篇中系统、有序、高效且有理有据的展示(陈征:81)。基于文献阅读的论文写作(writingfromsources)是判断学术英语写作能力的重要指标,是习作者试图得到学术共同体认同所必备的技能(PlakansGebril;Cummingetal.)。它是指论文作者将相关文本进行引用、改写、吸收或扩展后,运用到自己写作中的过程(Shi;McCulloch),主要包括文献选取、文献阅读和文献引用三个方面(Thompsonetal.)。
首先,文献选取是“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廖剑岚、詹婉华)。在互联网和数字图书馆时代,文献搜索引擎的种类层出不穷。如果学习者不具备科学的文献搜索知识,不能通过“学术搜索引擎”或“专业数据库”来快速地选取某个研究领域的最新文献或具有代表性的文献,也就无法有效地开展后期的研究工作。廖剑岚、詹婉华(:99)认为,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存在理论深度不够、创新性不够、缺乏前沿性等问题,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缺乏文献调研能力。
其次,学术文献阅读的重要性、特点以及学术文献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应用语言学界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王昌米(:70)认为,阅读文献的过程,“就是吸纳、批评前人的思想观点并激发自我思考和寻求写作灵感的过程”。张文忠(:37)指出,文献阅读“有助于研究生了解和学习研究方法和学术规范,对研究生的后续学习和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针对英语专业研究生在英语文献阅读评价过程中思维活动不够清晰、缺乏条理、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无法正常发挥等问题,文秋芳()呼吁为高校外语学院研究生开设“文献阅读与评价课程”。她认为,此门课程可以引导学生在广泛阅读评价文献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高层次思维能力,并妥善地解决研究生思维能力薄弱的问题。
此外,文献引用“是一种重要的学术论文写作技能,它既可以展现作者对具体研究的知识宽度,同时又可以将作者的研究巧妙地根植于该学科话语之中”(徐昉:60)。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访谈、有声思维实验、文本分析、个案研究等方法(PlakansGebril;Shi;Wolfersberger;徐昉),针对英语文献引用的内容和策略与写作质量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广泛、深入的研究。Shi()的调查发现,外语学习者在文献引用的目的、内容和策略方面的观念不尽一致,他们并不清楚如何使用恰当的文献引用策略来避免抄袭现象。Petric()及马蓉、秦晓晴()比较分析了文献引用与写作质量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有效的文献引用策略对学术写作成绩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桂敏等()通过呈现不同文献借用方式的视频和行为评判卡探究了大学生对抄袭行为的判断能力和态度,发现“大学生对明显的抄袭行为和规范的文献借用方式判断很准确”,但“对学术引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总之,国内外学者围绕基于文献阅读的论文写作进行了一些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但目前还没有学者探究国内研究生对文献选取、文献阅读和文献引用三类知识的掌握情况。鉴于此,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比较分析国内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对文献选取、文献阅读和文献引用知识的了解情况,主要回答三个研究问题:
1)两类学习者在基于文献阅读的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知识方面是否存在差异?
2)不同年级的学习者在基于文献阅读的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知识方面是否存在差异?
3)两类学习者对哪些基于文献阅读的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好?
研究方法
3.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研究对象包括来自北京、武汉、西安、南昌、兰州五座城市九所全国重点院校的名硕士研究生,平均年龄24岁。其中,英语专业名,非英语专业名;男生名,女生名;一年级名,二年级名,三年级81名。
3.2问卷设计及数据处理
根据国内外学者在文献查阅与引用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Dovey;PlakansGebril;廖剑岚、詹婉华),我们自行设计了包括69道题项的调查问卷(王丽萍、吴红云)。其中,18道题项涉及文献选取,24道题项涉及文献阅读,27道题项涉及文献引用。问卷题项采用Likert五级量表,从5到1分别代表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问卷正式实施前,我们进行了两次试测。每次试测之后,根据学生的反馈和答卷情况,对问卷进行了修改。
问卷数据处理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缺失值用系统平均数代替,变异值则逐项进行检查。之后,我们对问卷题项做了进一步的项目区分度分析,发现此份问卷中所有题项的相关系数均高于0.3,都具有较好的区分度,不需要删除区分度低的题项(姜英杰、董奇;文秋芳等)。问卷的Cronbach’sa系数为0.,说明问卷信度较高,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研究结果与讨论
4.1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在文献选取、阅读与引用知识方面的异同
对问卷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见表1),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在文献选取、阅读和引用知识方面存在共性:三类知识的均值均高于3.82,说明两类学习者对基于文献阅读的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知识的认知程度较高,因为“在Likert5分量表制中,平均值等于或高于3.5为高频使用,介于2.5和3.4之间为中等使用,等于或低于2.4为低频使用”(OxfordBurry-Stock:12)。表1还显示:虽然英语专业研究生在文献引用知识方面的均值略高于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但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文献选取知识显著优于英语专业研究生,而且,两类学习者的文献阅读知识不存在显著差异,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文献阅读知识均值甚至略高于英语专业研究生。
上述有关两类学习者在文献选取、阅读与引用知识方面“共性”与“差异”的研究发现,与我们对研究结果的预期不尽一致。实施调查前,我们预测,英语专业研究生接受了比较全面的英语阅读和写作基础训练,他们的文献阅读及引用知识应该显著强于非英语专业。而且,该课题有关论文写作规范的研究发现之一是:英语专业研究生在三类写作规范(即结构规范、语言规范、格式规范)方面的知识显著多于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王丽萍、吴红云)。然而,本研究却发现:与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相比,英语专业研究生在文献选取和文献阅读方面的知识并没有明显的优势。出现这一“意外”的研究结果,其原因可能是因为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花在阅读汉语学术文献上的时间更多,而汉语学术文献的阅读有助于学习者积累文献选取与文献阅读方面的知识,而且,此类知识也更容易迁移到基于文献阅读的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知识之中。另一种原因可能是,非英语专业研究生通过汉语文献的阅读,具备更多的学科背景知识,此类知识也会有助于学习者理解外语学术文献。还有一种原因可能是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在文献选取与阅读方面所接受的训练比较规范。
4.2不同年级学习者在文献选取、阅读与引用知识方面的异同
通过单因子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见表2),我们发现,英语专业高年级研究生的文献阅读和引用知识显著强于低年级研究生,非英语专业高年级研究生的文献选取、阅读和引用知识显著优于低年级研究生。具体而言,在文献选取方面,英语专业不同年级研究生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非英语专业三年级研究生显著优于一年级研究生;在文献阅读方面,英语专业三年级研究生显著优于二年级和一年级研究生,非英语专业三年级研究生显著优于一年级研究生;在文献引用方面,英语专业三年级研究生显著优于一年级研究生,非英语专业三年级研究生显著优于二年级和一年级研究生。
上述统计结果反映了两类学习者的另一个共性:高年级学习者对文献阅读与引用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加自信。这一研究结果说明,研究生的在校学习有助于他们积累基于文献阅读的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知识。
4.3两类学习者对文献选取、阅读与引用知识的具体掌握情况
我们对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计算每个题项的平均值,并将题项均值首尾的25%作为分组标准(马蓉、秦晓晴),得出每个部分掌握程度高和掌握程度低的题项(见表3)。我们发现,两类学习者在具体的文献选取、阅读、引用知识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他们在掌握程度高和掌握程度低的题项中,有50%以上的题项是完全一致的。
从表3来看,在文献选取方面,两类学习者都比较注重选取与自己研究关系密切的文献,也会通过使用图书馆的数据库(如WebofScience)和文章后面的参考文献,搜集到更多的参考资料,但是,他们缺乏文献管理、文献质量判断方面的知识。
在文献阅读方面,他们会借助论文摘要的内容来确定阅读策略,阅读英语文献也有助于他们对某一事物形成自己的看法,而且,“研究方法”部分是他们文献阅读的重点。但是,他们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