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的隐藏加分项手把手教你写好论文的研

Hello!

这是你与「大学生科研竞赛」的第次相遇。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共同了解一下怎样写好论文中的“研究局限性”吧!

01为何要写“研究局限性”1何为“研究局限性”

“研究局限性”指的是由于研究设计或研究方法的不足而导致的局限性,有时还可能会影响到研究结果。

2写“研究局限性”的价值何在

1.展示自身对整个研究有足够透彻的了解。

不要因为担心自身研究成果在读者眼中的价值会降低就不愿讨论自身研究的局限性。此种做法是缺乏客观、中立态度的表现,透露出的实际是片面专断的研究视角,反而有可能降低研究成果的价值。

我们真正需要做的是清楚研究局限性在论文中产生的任何限制,清楚地阐释它们是怎样影响研究结论的,并向投稿期刊、其他研究人员(学者)或公众真诚且详细地进行展示,这样比直接忽略它们更能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更容易投稿成功,在保研夏令营中也更能获得评审老师们的青睐。

2.增强研究的可靠性。

在论文末尾部分提出这些潜在问题,可以让审阅者在自己发现之前就提前了解它们,这是我们研究全面性和可靠性的表现,也说明我们已经开始全面考虑研究薄弱环节的存在与影响了。

在保研和夏令营中,作为评审老师们对论文评判标准之一的就是对于研究问题,我们是否有比他人更深一层次的剖析。如果恰当且准确地分析研究局限性,这将向老师们彰显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判断能力,同时也潜在说明自己已经开始培养超前性思维、探索消除这些薄弱环节的策略方法了。

02怎样写好“研究局限性”1提出研究局限性

1.位置。

通常情况下,我们要把研究局限性放置在论文最后一部分(章节)的讨论环节中的开头处进行阐述。

2.字数。

不需要使用过长的篇幅来介绍,到字最佳(根据论文总体字数来判断)。

3.选择标准。

不要面面俱到,指出那些对自身解决问题直接产生关联和影响的局限性即可。

4.基本类型。

研究局限性的基本类型包括多个层面,比如方法论层面、研究视角层面、研究工具层面、研究者层面、理论完善层面、研究时间层面等等。这几种为比较通用的考虑层面,除此之外,在不影响文章主旨和结果价值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就文章中其他任何方面的不足进行思考。

2解释研究局限性

1.解释局限性内容。

(1)样本数据层面的局限性。

第一是样本偏差的问题,即样本的选择不是随机的,不反映或没有全面反映研究对象的总体。比如在问卷调查法中,调查对象的筛选不到位;在实验法中,自变量和因变量的设置和把控不到位;在访谈法中,访谈对象范围的选择不到位。

第二是样本不足的问题。通常情况下,样本量越大,研究结果就越精确,越能反应研究对象的普遍特征,样本量不足就很难从中获取关键信息并总结规律。

第三是干扰因子的问题。干扰因子是除自变量外的影响因变量的变量,易被忽略或误判(高估或低估),在不同程度上干扰研究结果。

(2)研究视角层面的局限性。

一方面指研究视角较为单一片面,分析的深度够而广度不足,从而影响到研究结果全面性;另一方面指研究视角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在此情况下采取的补救措施不足。

(3)研究工具层面的局限性。

研究工具主要指的是硬件器具、软件技术。该方面的局限性则指测量、收集、筛选研究数据的方法不够高效、全面,从而限制自身对研究结果进行透彻的分析。

(4)研究者层面的局限性。

在这种情况中,最常见的是个人专业认知、文化背景等主观因素的局限性,也包括不同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无意识地影响到了变量,或对研究结果产生偏见和争论,还包括研究过程中个人的直接过失。

(5)理论完善层面的局限性。

这种局限性主要包括两种基本相反的情况,:第一是对领域内前人研究成果的分析有待横向拓展或纵向加深,第二是完全基于前人文献而不做创造性拓展,或对前人学术成果阅读和研究的程度还不够。

(6)研究时间层面的局限性。

受到规定论文完成的截止时间的影响,我们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将会受到一定限制。我们需要说明清楚最理想的研究时间是多久,有限的研究时间会影响哪方面的研究结果,并说明对于该问题需要在未来进行持久性的研究和探索。

2.说明局限性可能对研究造成的具体影响。

在分析过局限性的具体内容后,我们应该分析其会怎样影响我们的研究过程及结果,并解释在了解过其对自身研究产生的影响后为何仍旧采用该种研究方案,以及该种研究方案相对于其他方案来说有何优势。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应该确保所提及的研究局限性不会影响到自身论文质量(不影响核心观点的论证及产出,不影响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提出改善方案或未来展望

1.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1)何种解决方法。

关于解决方法,我们既可以在原来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细节的调整与改进,也可以提出新的可供替代的方法以从根本上避免问题,但也要考虑到潜在伴生的其他局限性问题。

(2)举例说明。

针对样本不足或样本偏差,应建议调整样本筛选标准、扩大样本量和范围,或提出弥补样本量受限的具体措施;

针对研究时间的限制,应建议在研究前就选择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且自身有足够能力完成的研究问题;

针对研究者主观因素的限制,应建议审查研究问题、过程、结果的陈述方式和数据收集过程是否均按照统一标准来进行;

针对理论层面的局限性,应明确提出局限性问题,指出研究空白区或研究饱和度较低的区域,并提出对该区域进行持续性发展和探索的重要性;

针对研究工具的局限性,应建议待某项研究技术在未来进一步发展、完善后,再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对此研究问题和样本数据进行更为精确和透彻的分析探索。

2.解释该方法的优缺点和作用。

(1)说明优缺点。

说明解决方法优缺点的同时也可以将其与已采取的研究方法进行比较,解释自身选择的原因,并及时承认自身考虑上的不周以及选择上的不足。

(2)选择依据。

针对于研究局限性,我们提出改进方案所参考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该方法是否能够高效且针对性地解决自身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其次,我们也可以借助他人的经验来辅助说明,比如前人经典文献、权威的论文评论中曾使用该方法解决类似问题,或者相关领域内的科学机构也曾推荐过该方法。

3.说明解决方案对自身研究结果的影响。

我们需要解释在预设局限性被消除后,研究结果是否会受到影响,受到了怎样的影响,程度如何。

03避坑指南1不要所有类型论文都“一刀切”

1.自然科学类论文多谈“局限”。

自然科学类论文中常常涉及到量化数据和表格,推理过程的逻辑性强,其中的变量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我们应该多站在客观层面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包括实验手段、实验数据、变量控制等方面的局限,展现出研究(实验)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2.人文社科类论文多谈“展望”。

人文社科类论文的主观性相对较强,包含诸多无法测量的不确定因素,很难做到像自然科学类论文那样进行量化分析。因此,相比于谈及“局限性”,人文社科类论文经常谈及“展望性”,简单来说就是将问题与改善方案结合起来共同表述,同时可以结合其他学者的文献成果展示自身对研究问题的观点和发展设想。

2篇幅不可过长

研究局限性虽然可以增加研究论文的可信度,但其是作为文章主体的补充部分而出现的,因此需要将篇幅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不可本末倒置。

3局限性不应影响到研究论文的价值

1.不要影响核心观点的阐述。

我们应该时刻牢记撰写论文的目的是为了传达核心观点,因此所提及的局限性不应该影响到论文的核心观点及其整体的论证过程,否则核心观点的存在性将会受到读者的质疑,文章的价值也将大打折扣。

2.不要过度提及主观因素。

研究局限性应是研究者在现有条件下尽己所能但依旧难以克服的问题。因此,我们虽然可以提及主观因素上的不足,但不要将其当成局限性的主体内容,这样不仅会影响论文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还可能在保研夏令营中使评审老师对自己产生学术不严谨的负面印象。

3.不要影响逻辑思路和框架结构。

通常而言,研究局限性应该是就某一细节问题而讨论的,而不应该涉及论证(实验)的整个逻辑框架,比如论据与观点之间的联系、各环节之间的过渡衔接等具有连续性的内容。如果整体框架结构都存在瑕疵,那么研究结果就会受到存在本质上的影响,核心观点的可信度也将被大幅度削弱。

4不要泛泛而谈

1.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

不要随意摘抄他人文献中常见的研究局限性,靠这样归纳出的共性问题往往在内容上空泛模糊,我们也无法就原因和改进措施进行深入分析。在夏令营评审老师看来,这样的文章不仅不能展现出学生的深入思考,反而是学生懈怠、缺乏反思的表现。

我们应该在研究进行的过程中就处处留心、及时记录实况,并在整个研究工作结束后再次回顾反思,判断在当时的条件下,主客观因素存在哪些漏洞,应该如何改进。

2.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善方案。

与研究局限性相对应,改善方案也应该是一对一提出的。例如,针对“样本不足”这一局限性,不要简单地说“增加样本量”或“扩大样本收集范围”,而是应该分析该类样本数据为何难以获取,应该采取何种先进工具和弥补措施来扩大采集范围。

以上就是本期分享的全部干货内容,希望大家都可以收获满满,那我们下期再见!

文末说正事

由于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cksl/16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