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森陈耀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风险

徐森主任博士/副教授

作者简介

徐森(—),男,安徽庐江人,博士,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工程管理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项目管理、知识管理、项目融资

陈耀国(—)(通讯作者),男,福建泉州人,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项目融资、项目管理

文献出处

徐森,陈耀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风险分担研究综述——基于—年文献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J].会计之友,(16):67-74.

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徐 森   陈耀国

文章选取中国知网(CNKI)和WebofScience(WOS)两个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运用CiteSpaceV软件对—年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风险分担文献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通过对国内外的文献发表时间、文献作者和机构以及研究热点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相较国外,近10年国内学者在该领域发文量多,但研究内容本身存在滞后性,且学者和机构间合作较少。基于可视化分析结果,运用关键词聚类图谱,分析并综述风险分担领域的三个研究热点(风险识别、风险分担方法、风险分担载体)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探讨PPP项目风险分担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

PPP项目;风险分担;科学知识图谱;CiteSpace;热点分析

F

A

-()16--08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PP,PPP),是指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联合提供基础设施建设或公共服务的一种长期合作机制,以特许经营权为基础,以合同方式保证公私双方相互形成一种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伙伴关系[1]。为了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开发效率,缓解公共部门资金压力。年5月,首个PPP项目福建泉州刺桐大桥的建成意味着我国向PPP模式迈出尝试性的一步。年11月29日,财政部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规范PPP项目各环节操作流程,并明确表示鼓励将PPP模式应用于各个公共领域中,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随着国家和地区出台各项相关政策,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上,越来越多私营企业开始尝试使用PPP模式增加与政府部门的合作。

然而,基础设施PPP项目由于建设周期长、参与主体复杂、资金需求大等特点,在项目运作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不确定风险,因此风险管控成为PPP模式理论研究和项目实施的焦点。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分担是目前PPP项目风险研究中三大核心方向[2]。在PPP项目合作过程中,公私双方总是期望将更多风险转移给对方,使己方获得足够的利益。因此在拟定合作协议的时候,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金钱在于风险分担的谈判上。为保证PPP项目顺利进行,公私双方期望实现合理且公平的风险分担[3]。但目前PPP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风险分担不甚理想的问题,因此进行合理且有效的风险分担是目前PPP项目风险研究的重点。

本文借助CiteSpaceV软件对—年间发表于中国知网(CNKI)以及WebofScience(WOS)的PPP项目风险分担相关文献进行计量与可视化分析,以明确国内外PPP项目风险研究现状与分担差异,再通过关键词聚类分析确定国内外研究热点并进行综述。研究结论有利于厘清该领域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并为后续PPP项目风险分担的研究方法选择提供思路。

一、研究设计

(一)数据源

为了对国内外PPP项目风险分担研究现状进行对比分析,本文的数据源为中国知网(CNKI)和WebofScience两个数据库中—年已发表的关于PPP项目风险分担的文献,经查阅相关文献确定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BOT、公私合营、风险分担作为检索主题词。中国知网(CNKI)是我国知识信息资源收录最广、最权威且时效性最强的期刊论文数字图书馆,以中国知网的检索数据作为国内文献数据,在期刊论文、会议论文以及硕博论文数据库中进行高级检索,设置条件为“TI=PPP+BOT+公私合营并且Keyword=风险分担”共得到篇文献,对这些文献进行手动筛选,筛选出内容主题不相关文献并去除,得到总计篇文献;以WOS的检索数据作为国际范围的文献数据,选择WOS核心合集进行高级检索,设置条件为“TI=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PP+BOT+risk*allocation”,得到篇文献,经手动筛选后共获得篇文献。

(二)文献计量分析与热点分析

CiteSpaceV是一款基于科学计量学、数据可视化背景的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它以“研究前沿术语的共现”“知识基础文章的同被引”“研究前沿术语引用知识基础文章”来分析文献间的潜在关联[4]。CiteSpaceV软件通过不同的节点(关键词、作者、引文、国籍)和链接形式(直接、间接、权重)来建立级联网络,并将结果通过一定的筛选方式进行呈现。聚类分析是热点分析的重要基础,由CiteSpaceV软件将各个关联度较高的关键词节点汇聚成一类,并对其统一特性形成聚类标签,聚类标签下关键词节点越多,节点越大,说明在该研究领域是研究重点,通过该聚类标签及下属聚类节点可分析国内外研究热点。

在本例中,首先运用CiteSpaceV软件对国内外PPP项目风险分担领域文献的国家、作者、机构以及关键词进行分析,获得信息可视化科学知识图谱,并依据节点间共现程度来判断各节点间的亲疏关系,分析在该领域国内外研究的差异及差异产生的原因,再通过CiteSpace的聚类分析锁定国内外研究热点,结合已有文献进行分析。

二、科学知识图谱分析与讨论

(一)文献计量分析

1.文献收录时间及分布

如图1所示,国内的年均发文数量从年的13篇增加至年的篇,呈大幅增长趋势。国家和地区出台的政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PPP项目的研究和发展,同时由于PPP项目的建设期长、参与方多、风险因素复杂等原因,使PPP项目风险分担相关研究受到我国相关领域学者的重视。近十年国外发表关于PPP项目风险分担的相关文献共篇,与国内相比总量较低,且年发文量相对稳定,未出现明显激增。语言的限制以及国际期刊发表难度高也许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潜在原因。

国外文献所属国家图谱见图2。图中不同的节点代表不同文献发表国家和地区,节点大小代表统计分析的文献对象出现次数多少,出现频率越多节点越大,节点中的颜色由浅到深代表发表年份为—年,颜色深浅程度代表不同时间段中出现频率高低。图谱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的节点最大,表明发表数量最多;颜色为浅色较多,印证了图1中国内相关论文数量从年后呈现爆发式增长的现象,说明近年来许多中国学者将研究成果公开发表于国外期刊并被WOS收录。

2.文献作者及机构分析

—年间,在CNKI上发表PPP项目风险分担相关文献两次及以上的作者共有50位,在WOS上发表的则为26位。值得注意的是,CiteSpaceV会将CNKI中检索到的同名作者发表的文献统计为同一人,故当前结果少于实际数量。而国外作者拥有独立ORCID作为检索号以区别同名作者,检索分析的准确度更高。表1列举了WOS数据库中该领域核心作者的发文情况,可见陈炳泉在十年期间发文量最多,为18篇,中心度为0.05,所在机构为香港理工大学;陈传发文量次之,为5篇,中心度为0;其中发文量最少的核心作者为刘勇(LiuYong),仅为2篇。

图3为CiteSpaceV导出的CNKI和WOS数据库发文作者统计图谱,图谱同样显示陈炳泉发文量最高,图谱中节点偏深色调,说明其发文时间较早;节点的连接较多,表明该作者与其他中心度较高的学者有紧密联系,属于该领域的核心学者。发文量第二的陈传,其节点在图谱中偏浅色调,说明发文较晚,该作者自年才在该领域发表文献,因此中心度较低。由图3还可以看出,虽然刘勇的发文量少且发文时间晚,但其中心度却排第三,说明其研究成果受到其他学者认可。

结合图3和图4国内外PPP项目风险分担文献的作者和发文机构统计,可以发现:(1)国内研究机构和作者间关联度较小,即学者和机构合作交流较少。这可能由于国内在该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可参考的权威性学者较少,故大部分学者选择引用国外文献和相关成功案例进行研究。(2)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在国内该领域属于核心研究机构。原因在于我国PPP项目归属于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管辖,财政部为保证项目平稳进行,需要对PPP项目投入足够的研究。(3)在WOS数据库中发文频次高的陈炳泉及其所属机构香港理工大学是该领域核心学者及核心研究机构。(4)国内机构间合作较少,偏向于独立研究,缺少稳定的合作网络,高校为主要的研究机构,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为该领域的主导机构。而国际上各个研究机构之间交流合作紧密,例如:香港理工大学与清华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均有密切合作,形成了成熟的合作网络,国际间同领域的学者相互间也存在较强的学术联系。PPP项目风险分担主要以政府与社会资本双方为主,因此需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高校为基础的研究网络,为PPP项目建立合理公平的风险分担比例,使PPP项目科学合理地运营[5]。

(二)研究热点确定

1.关键词共现分析

PPP项目风险分担国内外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5所示,节点的大小、颜色深浅和厚薄分别代表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高低、出现的年份和该年份出现频次高低,各关键词节点间连线粗细代表其共现程度大小。CNKI数据分析得到个关键词节点和条节点连线,结果显示国内研究以“风险分担”“PPP模式”“PPP”“PPP项目”四个关键词构成图谱主要部分,其余关键词节点小且彼此相对独立,说明除“风险分担”“PPP”以外,国内在该领域还未有较为集中的研究方向。WOS数据分析得到个关键词节点和条节点。图谱上节点大而明显,说明国际上关于PPP项目风险分担领域研究较为全面,且各个关键词之间联系紧密,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研究网络。目前该领域的各个方面都存在一部分深度较高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中心性。

将国内外文献的关键词分别按频次和中心程度进行排序,得到表2和表3。由于在WOS检索时采用了“PPP+风险分担”作为主题词,因此排名前4的关键词都是“风险分担”和“PPP”;CNKI检索得到国内的高频关键词除了“研究风险分担”,还有风险识别、风险管理、风险评价和收益分配等其他研究热点,研究的对象以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这类基础设施为主,研究的主要方式是采用博弈论来对风险分担过程进行定量化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国外文献中频次排名第5的关键词是中国(China),主要是因为近年中国学者对该领域投入较大精力,希望PPP项目在中国能有更好的应用,而国外学者则更注重PPP项目风险绩效以及关键成功因素的研究。对比表2和表3可以发现,国内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同样也是中心度较高的,而国外除了检索词本身外,大部分关键词中心度和频次并不吻合,即高中心度关键词频次却不高,如“框架”“私人合作项目”“激励”“澳大利亚”“实物期权”等。这说明“风险分担框架”和“风险分担激励措施”等关键词成为目前国际学者在PPP项目风险分担上的热点研究方向。其中关键词“风险分担框架”虽然出现次数仅为6,但是中心度却达到0.13,是目前PPP项目风险分担的热点研究方向之一。

2.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聚类分析可以更直观地显示出PPP项目风险分担的研究热点。按时间线排列的聚类图谱见图6和图7,关键词节点从左至右按首次出现年份—年排序,节点大小和颜色代表出现次数和年份,节点间连线颜色代表关键词共现时所在年份。其中国内文献将PPP项目风险分担归为5个聚类标签,PPP风险分担研究中“#0公私合作”是PPP项目主要特性,“#1马柯维茨模型”和“#4PPP模式”标签下聚类了该领域研究中主要使用的研究方法,“#2PPP模式”和“#3城市轨道交通”标签下聚类的关键词节点主要代表目前PPP模式主要开展的项目类别。国际在该领域研究形成的6个聚类标签中,其中“#0riskmanagement(风险管理)”由“#3riskidentification(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担和风险处置等多个程序构成[1]。由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常常发生在风险分担之前,因此国内在研究PPP项目风险分担同时也会间接涉及风险识别与评估,风险管理因此成为目前PPP项目风险领域研究热点。“#1gametheory(博弈论)”和“#5artificialneuralnetworks(人工神经网络)”则是目前风险分担领域较为常见且权威的定量研究方式,以博弈论或人工神经网络为基础建立数学模型,得到该项目公私双方风险分担比例;而“#4HongKong(香港)”中的香港理工大学则是目前国际上PPP项目风险分担核心研究机构,在该机构研究成果得到国际上学者的认可,其理论研究和风险分担方式选择可以为国内学者进行PPP项目风险分担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三)研究热点分析

1.PPP项目风险识别研究

如图5所示,风险识别在国内关键词共现分析中重要程度仅次于“PPP”和“风险分担”这两类搜索词,且在图6国外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中成为一个单独聚类标签,由此可见风险识别作为风险管理研究领域的重点,成为风险分担的前置性研究热点。

风险识别主要通过文献统计、案例分析和统计评分三类定性研究方法实现。文献统计和案例分析通过综合多个风险分担相关文献或具体的PPP项目案例,结合研究对象的特性,识别所研究PPP项目的风险因素,再对风险因素进行进一步风险分担研究。统计评分法包括问卷调查和德尔菲法,都是通过访谈和调研了解从业人员或专家学者对于项目风险的偏好。Hwangetal.[6]通过文献综述和向专家发放调查问卷,分别确定42个公有风险因素和23个具有显著临界性的风险因素,基于此分析新加坡PPP项目的关键风险因素。周和平等[7]通过案例分析法,从国内12个PPP项目案例识别出9个发生再分担风险因素,总结出风险再分配规律。风险识别各类方法较为主观,无论是文献统计、案例分析还是统计评分,其识别的风险因素受到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行业甚至同类型项目不同实际情况所约束,且识别的风险存在一定主观片面性,但这些方法能较好地识别出大部分关键风险因素,受到目前国内外学者的认可。

国内外学者对识别后的风险进行分类有着不同的分类方式,风险来源、空间层级、行业类别和项目阶段是主要的风险划分方式[8]。刘曦[9]将高速公路PPP项目风险来源是外部环境影响导致的不可控的风险划分系统性风险,而来源为内部可控的风险划分为非系统性风险;Hastaketal.[10]将国家、市场和项目三个风险层级作为风险因素划分方式,其方法在后续研究被其他作者引用。柯永建[11]借鉴Hastak等的方法,将案例分析和调查问卷得到的分担存在歧义或不明确风险因素划分为“国家”“市场”“项目”三个层级。LiBingetal.[12]按照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划分了PPP/PFI项目风险管理文献中获取的风险目录,并通过61份问卷调查探讨了英国PPP项目风险偏好,该方法同样受到其他学者认可。何涛等[13]借鉴LiBingetal.的风险分类方式,以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级,对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和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划分。柯永建等[14]按行业类别将基础设施PPP项目的风险因素归为政治、建造、法律、经营、市场收益、财经和其他方面,相对于其他分类方式更为细致,易于确定各个风险发生后承担方。Ghorbani[15]等按照风险存在于项目的阶段不同,划分为:开发阶段、运营阶段和全生命阶段,但开发阶段跨度大,风险类别多,且风险间存在较大区别。李丽则在Ghorbani基础上改进,依据PPP项目风险类型不同,将开发阶段细分,最终形成决策、融资、建设、运营及全生命周期5个阶段[10]。在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类的方法方面,国内外学者存在不同观点,并没有权威的结论,在风险识别领域上研究已较为成熟,其他学者可依照研究对象选择适合的风险识别方法和分类方法。

2.PPP项目风险分担方法研究

如图6所示,国内聚类标签中“#4PPP模式”下的各个节点为PPP项目风险分担方法。国外的聚类标签“#1gametheory”和“#5artificialneuralnetworks”同样显示,使用不同方法进行风险分担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有效的风险分担可以鼓励参与方做好风险管理,提高项目效率,还可以降低项目风险成本。通过将风险转移给保险方或其他方,风险分担得以分配至最能控制风险的一方[16]。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法分析合理风险分担方案。在使用的方法上主要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形式,其中定性研究主要以统计分析法为主,通过问卷调查或德尔菲法对相关领域从业人员或专家风险分担的偏好进行分析。LiBingetal.[12]通过61份问卷调查探讨了英国PPP项目风险分配偏好。Roumboutsosetal.[17]使用与LiBingetal.类似的问卷对希腊的PPP项目风险分担偏好进行调查,并将希腊与英国的风险分担偏好结果进行比较,得出双方不同之处,确定公私双方承担风险种类。Xuetal.[18]确立风险分配的原则和因素后使用德尔菲调查法,通过面对面访谈,根据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进一步确定、验证和编制了评估项目参与者风险承载能力的九个关键风险分配标准。定性研究方法固然简单实用,但问卷调查的不可重复性和德尔菲法的主观片面性导致定性的风险分担没有明确的标准,预测结果缺乏严格的科学分析,所提供参考价值有限,且无法确定公私双方承担风险量。

定量研究是近年PPP项目风险分担主要研究方法,主要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博弈法确定风险分担比例。建模比统计分析法更具客观性,并且使得风险分担呈现更清晰的因果机制和逻辑线条。通过对公私双方的风险管理能力进行量化,评估政府部门与私营企业各自的风险携带能力,从而进行科学合理的风险分担[19]。Jinetal.[20]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对风险分担决策过程进行建模,得到公私双方风险分担比例,最后提出影响最优风险分配策略形成的因素。与之相似,蒋涌[21]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来建立境外基础设施PPP项目的风险分担方案,最后通过BP算法得出需要受到政府与私营企业重点考虑的几类风险,以及双方风险分担和风险管理决策。博弈法也是数学模型法中的一类,从前文CiteSpaceV的文献统计分析中可以发现博弈法作为目前PPP项目风险分担领域主要研究方法被国内外学者认可。建立政府和私营企业之间风险分担合作博弈模型,通过多次博弈达到纳什均衡,以此确定双方风险分担比例。Medda[22]通过多次博弈,获得公私双方在交通基础设施PPP项目特许经营权中风险分配比例,并建立了一个最终要约仲裁博弈模型(FOA)分析公私双方面对风险分配时非己方风险发生各自采取解决方案的趋向。王丙亮等[23]在Medda的基础上引入修正最终要约仲裁博弈模型(AFOA),并应用仲裁模型于大型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风险分配研究上。何涛等[13]和LiYetal.[24]分别通过构建最优讨价还价博弈模型以及最优合作博弈模型并依据双方风险分担偏好得出政府和私人企业双方分担比例,实现合理风险分担。虽然目前国内外学者较为认可通过数学模型法和博弈法进行风险分担,但是建模苛刻、计算步骤较为复杂、与实际情况并非足够符合等缺点需要得到有效解决。

总之,风险分担方面并没有公认的较为成熟的理论模型,且在方法选择上有着各自优缺点,在后续的风险分担研究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PPP项目风险分担研究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但无论采取何种风险分担方法,不同类型的PPP项目产生背景各不相同,已有案例中的方法与公私双方各自承担风险比例不能完全套用,各个项目风险分担方法有其独特性。风险分担研究不应只局限于PPP项目本身,应拓宽该领域的知识架构,参考其他类型项目的风险分担研究,使得国内PPP项目有序运作。因此,使用不同方法使不同类型的PPP项目得到公平且合理的风险分担方案仍是PPP模式风险分担的研究热点。

3.PPP项目风险分担载体研究

PPP项目风险分担研究旨在确定PPP项目中各项风险承担方,因此在该领域研究中,载体往往以某个或某类具体项目呈现。通过对图6中国内外研究的聚类节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国内外对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以及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成果,而国内在近年也开始对养老机构、城市综合管廊和新型城镇化等新型PPP项目投入研究。一方面,大量涌现的新型基础设施吸引大量私营企业加入PPP项目建设的大潮中。另一方面,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引发了PPP项目的建设热潮。近年涌现的特色小镇PPP项目、土地整治PPP项目、海绵城市PPP项目等具有中国特色,国际上对此鲜有研究。如何通过“一带一路”等政策红利助推中国特色PPP项目走出去,如何促使中国社会资本与国际PPP项目开展深度合作,如何评估国内乃至国际PPP项目的风险分担等,都将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

三、结论

本文运用CiteSpaceV软件对—年国内外文献数据库中PPP项目风险分担的文献成果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对该领域国内外文献的发表时间、作者和机构进行对比分析,并基于PPP项目风险分担研究热点中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担方法以及风险分担载体展开综述。研究发现:(1)目前我国的PPP项目风险分担研究取得一定进展。但由于学界在PPP项目上研究起步较晚,导致成果的中心度较低,国际认可度不高。国内研究机构间合作较少,需要增加同领域各机构间学术交流和合作。(2)国内外研究热点集中于风险管理、基础设施项目等关键词,而国外PPP项目风险分担研究更注重项目绩效、风险分担框架以及关键成功因素等方面,与国内研究中风险识别、风险评价以及博弈论等热点关键词差异显著。我国在后续的PPP项目风险分担研究中可以参考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作为未来的重点方向。(3)在PPP项目风险分担研究热点中,风险识别作为风险分担的前置研究,虽然暂未形成权威的识别和分类方法,但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已形成成熟的研究理论体系。在风险分担方法的选择上,无论是主观性较强的定性研究,还是计算复杂建模条件苛刻的定量研究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综合不同的方法进行合理的风险分担分析仍是未来的研究热点。在载体研究中,国内PPP项目和社会资本如何与国际接轨,形成国际间合作的风险分担模式也将成为未来的焦点。

由于CNKI数据库中核心及以上的PPP项目风险分担领域研究文献数量仅有篇,进行可视化计量得到图谱中各结点间关联度较低,较难进行科学图谱可视化分析,因此使用CiteSpace进行可视化分析的国内文献样本数据存在文献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此外,本文完成关键词聚类分析后,仅选取图谱中已出现研究热点展开详细分析,篇幅所限未考虑更多更有前景的热点研究。未来宜对各类研究热点进行充分探讨,以深入探究PPP项目风险分担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

[1]李凯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PPP融资模式风险管理研究[J].求索,(1):-.

[2]LAMKC,WANGD,LEEPTK,etal.Modellingriskallocationdecisioninconstructioncontracts[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jectManagement,,25(5):-.

[3]孙树杰,宋久乐,钟晖,等.PPP项目关系管理的关键成功因素[J].工程管理学报,(1):-.

[4]李淑宇,秦小燕,蒲放,等.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工程学科教育研究可视化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3):64-70.

[5]彭佑元,李豪.基于文献计量学的PPP模式中外研究热点分析及预测[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36(1):71-77.

[6]HWANGBG,ZHAOX,GAYMJS.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rojectsinSingapore:factors,criticalrisksandpreferredriskallocationfromtheperspectiveofcontractors[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jectManagement,,31(3):-.

[7]周和平,陈炳泉,许叶林.公私合营(PPP)基础设施项目风险再分担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8(3):89-93.

[8]李丽,丰景春,钟云,等.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PPP项目风险识别[J].工程管理学报,(1):54-59.

[9]刘曦.高速公路PPP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HASTAKM,SHAKEDA.ICRAM-1:Modelforinternationalconstructionriskassessment[J].JournalofManagementinEngineering,,16(1):59-69.

[11]柯永建.中国PPP项目风险公平分担[D].北京: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2]LBING,AKINTOYEA,EDWARDSPJ,etal.TheallocationofriskinPPP/PFIconstructionprojectsintheUK[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jectManagement,,23(1):25-35.

[13]何涛,赵国杰.基于随机合作博弈模型的PPP项目风险分担[J].系统工程,,29(4):88-92.

[14]柯永建,王守清,陈炳泉.基础设施PPP项目的风险分担[J].建筑经济,(4):31-35.

[15]GHORBANIA,RAVANSHADNIAM,NOBAKHTMB.AsurveyofrisksinpublicprivatepartnershiphighwayprojectsinIran[C].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nstructionRealEstateManagement,.

[16]李妍,王新宇,马丽斌.基于风险最优分配理论的PPP项目风险分担博弈模型——以河北张家口桥西区集中供热PPP项目为例[J].会计之友,(14):71-75.

[17]ROUMBOUTSOS,etal.Public-privateGreece:riskrankingandpreferredriskallocation[J].ConstructionManagementandEconomics,,26:-.

[18]XUY,CHANAPC,YEUNGJFY.DevelopingafuzzyriskallocationmodelforPPPprojectsinChina[J].JournalofConstructionEngineeringManagement,,(8):-.

[19]吴淑莲,陈炳泉,许叶林,等.公私合营(PPP)项目市场需求风险分担研究[J].建筑经济,,35(10):26-29.

[20]JINXH,ZHANGG.ModellingoptimalriskallocationinPPPprojectsusingartificialneuralnetworks[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jectManagement,,29(5):-.

[21]蒋涌.基于ANN方法的境外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分担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32(2):64-78.

[22]MEDDAF.Agametheoryapproachfortheallocationofrisksintransport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jectManagement,,25(3):-.

[23]王丙亮,游锐.大型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风险分配研究——修正最终要约仲裁的引入[J].经济论坛,(21):-.

[24]LIY,WANGX,WANGY.Usingbargaininggametheoryforriskallocationof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rojects:insightsfromdifferentalternatingoffersequencesofparticipants[J].JournalofConstructionEngineeringManagement,,(3):1-13.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670、71166);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Y40149)

更多精彩内容

●杨忠海|货币政策、会计信息可比性与股权资本成本

●段世霞等|基于前景价值最大化的PPP项目政企匹配决策研究

●刘 雷等|区块链技术驱动我国税收征管创新研究

●冯巧根|共享经济、互联网生态与组织间资本

●蔡艳艳等|数字化赋能高校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研究

●王福胜|配比原则的理论目标、内涵及配比效果影响因素

●周雪峰等|金融关联能否促进中小民营企业“双元”创新?

●程 明|医院成本管理策略

●曹玉珊等|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与企业社会责任

●李建军|医院现代经济管理体系的理论设计与探索

●张俊杰|政府购买会计审计相关服务绩效管理研究

●李志强|国家审计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机理与路径

●彭梓倩等|国内风险资本研究进展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

●朱学义等|论现代轻工业奠基人张謇的会计思想

●王进朝等|企业生命周期、内部控制质量与财务风险

●乔鹏程|区块链技术反舞弊审计理论研究

●王小红等|财务柔性、会计稳健性与非效率投资

●袁广达|大数据技术与会计工作关系探究

●王海兵等|加强党对内部审计工作领导的路径研究

●温素彬等|目标成本法:解读与应用案例

●温素彬等|战略地图:解读与应用案例

●温素彬等|边际分析:解读与应用案例

●温素彬等|敏感性分析:解读与应用案例

●温素彬等|多维度盈利能力分析:解读与应用案例

●张福宝等|供应链金融与企业风险承担

●秦荣生|人工智能与智能会计应用研究

●杜 剑|柔性税收征管、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

●王中超等|党组织治理与国有企业创新绩效

●林钟高|内部控制的“利益相关者”理论逻辑与机制再造

●李昕凝等|智能财务建设之制度设计与管理

●刘梅玲等|智能财务建设之新技术运用设计

●刘梅玲等|智能财务建设之智能财务会计共享平台设计

●刘梅玲等|智能财务建设之业务流程设计

●马连福|股权结构设计与公司治理创新研究

●张月玲等|我国区块链概念股上市公司投入产出效率研究

●管考磊等|混合所有制改革与银行借款

●朱金凤等|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慈善捐赠的激励效应研究

●曾雪云|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下的复式簿记

●奚 宾等|融资流动性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关系研究

●吴昊旻|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分析师预测质量

●李建军等|医院DRG成本管控体系的应用研究

●任永平等|新金融工具准则下的永续债分类研究

●朱元午|新时代的会计担当与会计思想思辨

●李东升等|国企混改中股东与经营者利益关系博弈

●蒋红芸等|关键审计事项、公司透明度与权益资本成本

●袁胜军等|品牌价值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

●邹 颖等|非国有股东持股与国有企业资本成本

●李 霞等|非营利组织财务透明度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

●侯 芳等|基于知识图谱分析的会计人工智能研究综述

●张俊瑞等|基于二元目标定位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透视

●杜 剑等|投资者情绪、衍生金融工具与股票收益

●崔学刚|英国政府会计执行国际会计准则的经验与教训

●李晓东|数字经济中的会计:合作与增长

●许金叶等|区块链“数字货币”的价值之谜

●胡恒松等|民营企业债券违约原因及对策研究

●王文寅等|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关系行业比较研究

●杜 勇等|基于区块链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构建

●马永义|纵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重大变化

●黄爱美等|中庸思想对会计稳健性运行机制影响研究

●何 瑛等|数字经济时代区块链技术重塑会计学科体系路径

●岳上植等|关联交易、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

●王东升等|Freemium商业模式如何实现企业价值创造?

●成颖利等|大数据时代的高校治理与绩效

●吴水澎|对第四次新技术革命与会计变革有关问题的看法

●王化成等|基于战略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王 艳|海南航空海外并购风险及其启示

●王竹泉|我国宏观会计信息质量指数的构建与应用

●黄 虹等|并购溢价、对赌协议与商誉减值

●张 敏|大数据审计:五大趋势与五大挑战

●孙 忍|BIM技术在临建费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王会金等|大数据环境下电子政务“流”审计模式研究

●冯套柱等|大股东股权质押能否改善企业融资约束

●许金叶|智能管理会计:智能合约的缔结与履行

●敬志勇等|“区块链+会计”应用研究

●盛明泉等|非执行董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蔡 昌等|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选择与治理对策

●郑石桥等|突发公共事件审计:一个基本理论框架

●杨书怀|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拓展法务会计业务探讨

●韩洪灵等│瑞幸事件与中美跨境证券监管合作:回顾与展望

●王化成等│财务理论开拓者政府会计奠基人

●王爱国│智能会计:会计转型发展的方向

●卜 华等│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股权集中度与股价崩盘风险

●索拉夫·杜塔│会计演变之我见

●侯晓红等|费用粘性、产权性质与现金股利分配

●孙德宝|传统传媒集团向文创集团转型的盈利模式研究

《会计之友》简介

《会计之友》创刊于年,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财经类学术期刊,中文核心期刊,RCCSE核心学术期刊,具有学术前沿和实践应用价值的品牌期刊,TOP数字阅读影响力期刊,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的学术期刊、中国商业会计学会会刊。国内统一刊号CN14-/F,国际标准刊号ISSN-。主要栏目有封面专题、管理会计、风险控制、智能财务、公司治理、财税研究、审计广角、金融财务、高校财务、医院财务、准则制度、财苑博览等。《会计之友》立足理论前沿,及时透视追踪财务热点、解读审计难点、研究会计改革、交流会计经验、宣传政策法规、感悟财会人生、报道业界热点新闻,为广大读者展现了一幅立体型、全景式的会计画卷。

   -        E-mail:kjzybjb

.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icanshijie.com/cksl/16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