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面
全國高校澳門學生論壇的名稱位於封面上部頂端,其下為論文性質(即:參賽論文),論文的題目位於封面中端,姓名、所屬地區、所屬院校、專業、完成時間及論文編號等分列兩欄,位於封面底端,專案名需對齊。
(二)題目
以恰當、簡明的詞語反映論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的邏輯組合,並且能夠直接反映論文的中心內容和學科特點。題目應力求簡短精煉、明確得體、新穎醒目、文題相扣,題目長一般不超過20個字。如有必要,論文題目可以使用副標題。
(三)摘要
以提供論文內容梗概為目的,不加評論和補充的解釋,簡明扼要記述論文重要內容的短文。摘要是論文的縮影,是對論文的內容、觀點、方法、成果和結論進行高度概括和濃縮,便於讀者瞭解全文的梗概。摘要在語言上應當短小精悍,提綱挈領,言簡意賅,重點突出。篇幅控制在字以內。摘要部分應翻譯成英文。
(四)關鍵字
反映論文內容主題的詞或片語,是從論文題名、正文或摘要中提取的能表徵論文主題內容的具有實質意義的詞語,關鍵字一般3—5個。關鍵字應翻譯成英文。
(五)目錄
目錄是論文中內容標題的集合。目錄獨立成頁,與正文頁碼分開。包括論文中全部章節的標題及頁碼,含正文章節、參考文獻、附錄、致謝等內容的頁碼。
(六)正文
論文的主體和核心部分。包括:緒論、主體和結論三部分,正文一般還包括附加的文獻、引證、註腳。
1、緒論
具體內容可以包括:
(1)選題背景及意義;
(2)研究的目的和價值、意義(理論與實踐意義);
(3)目前國內外的研究狀況(及其缺陷),或進行文獻綜述;
(4)研究的範圍與角度;
(5)研究方法和切入點;
(6)全文體例安排;
(7)其他與研究論證有關的特殊問題。
2、主體
論文主體,是論文的核心內容,包括研究、分析、論證以及學術見解形成的所有過程,是對研究工作的詳細表述。它包括文獻資料的綜述。該部分要運用各方面的理論研究方法分析問題、論證觀點,儘量反映出學生的研究能力和學術水準。
主體的撰寫,要求論據和論點準確、清晰、簡短精煉、合乎邏輯。主體正文中可以在論證和研究具體問題之後使用「小結」。
3、結論
結論,用於總結性地說明論文的最終研究成果及其價值,是全文的思想精髓和文章價值的體現。結論應當體現作者更深層的認識,且是從全篇論文的全部材料出發,經過推理、判斷、歸納等邏輯分析過程而得到的新的學術總觀念、總見解。
內容一般應包括:
(1)論文的基本觀點;
(2)對前人有關的看法作了哪些修正、補充、發展、證實或否定;
(3)論文的主要創新點(及其主要理由);
(4)論文的局限、不足和遺留未予解決的問題;
(5)立法或者司法制度上進行完善的建議。
(七)序號及標題層次
標題序號,依層次採用漢字一、二、三;漢字加括號(一)、(二)、(三);阿拉伯數字1、2、3;阿拉伯數字加括號(1)、(2)、(3)。標題層次不宜過多,有標題才有序號。
內文序號,依層次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碼:第一層1,第二層1.1,第三層1.1.1,第四層1.1.1.1的順序逐級標明,不同層次的數位之間加下圓點相分隔,最後一位元數字後面不加標點,寫法如下:
1XXXX(章的標題,頂格,占一行)
1.1XXXX(條的標題,頂格,占一行)
1.1.1XXXX(頂格,接正文)
1.1.2XXXX(頂格,接正文)
(八)參考文獻
為了反映論文的科學依據,以及表明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嚴肅態度,並向讀者提供有關資訊的出處,應在論文之後列出參考文獻。
論文的引用文獻必須在文中引用處體現出來,按作者、文獻名、卷冊序號、出版地、出版單位、出版時間、章節或起止頁碼排列。如列出多位作者的參考文獻,應按作者姓名的中文拼音依次排列,外國作者按其姓漢語翻譯的拼音排序;同一作者的不同著作按照出版時間先後順序排列,其著作一律排在論文前面。引用在網路媒體首次發表研究成果的,必須注明網址;對於非首次發表的網路資料,必須注明其首次發表的媒體名稱。
參考文獻中列出的一般應限於作者直接閱讀過、最主要的、發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獻。(參見以下注釋、引證及其示範體例)
(九)附錄
附錄是作為論文主體的補充項目,位於全文的末尾。但是,不是必需的組成部分。
下列內容可以考慮作為附錄編於論文之後:
(1)為了整篇論文材料的完整,但編入正文又有損於編排的條理和邏輯性,這一材料包括比正文更為詳盡的資訊、研究方法和技術更深入的敘述,建議可以閱讀的參考文獻題錄,對瞭解正文內容有用的補充資訊等。
(2)由於篇幅過大或取材於複製品而不便於編入正文的材料。
(3)不便於編入正文的罕見珍貴資料。
(4)對本專業同行有參考價值的資料。
(5)某些重要的原始資料、框圖、結構圖、統計表等。
(十)致謝或者後記
在文章結尾處,通常以簡短的文字,對論文過程中曾給予自己指導、幫助過的老師,或者其他對於論文的形成作過貢獻的組織或個人予以感謝的文字記載,內容要實在,語言要誠懇、恰當、簡短。
致謝或者後記部分,並非必需。致謝和後記,可以分別設置,也可以統一為一部分,統一為「致謝」或者其他名稱,一般在正文之後。
論文的版面要求(一)字型及大小要求
1.論文中文題目(居中3號/16pt宋體/simsun粗體)
2.中文摘要(5號/10.5pt宋體/simsun)
3.中文關鍵字(5號/10.5pt宋體/simsun)
4.正文(0-字小4號/12pt宋體/simsun)
5.附錄(5號/10.5pt宋體/simsun)
6.表格(5號/10.5pt宋體/simsun)
7.參考文獻(5號/10.5pt宋體/simsun)
註:各類標題請以粗體標明
姓名、所屬地區及其他:12pt(小四號字)
所有項目集中於一頁,本頁不標頁碼。
(二)頁面設置
論壇論文統一用A4紙直向列印,
頁邊距要求上下邊界為2.5cm,
左右邊界為2cm。
(三)頁首、頁尾設置
論文需編排頁碼並設置頁首。
頁首:用12pt(小四號字)新細明體,居中排列,每字間空一格。
頁首內容:「第十屆全國高校澳門學生論壇」。
頁尾:用10.5pt(五號字)新細明體,居中排列,頁尾內容為頁碼。
(四)圖表的用法
1.圖
圖序及圖名置於圖的下方。圖應有編號。圖的編號由「圖」和從1開始的阿拉伯數字組成,例如「圖1」、「圖2」等。圖的編號應一直連續到附錄之前,並與章、條和表的編號無關。只有一幅圖時,仍應標為「圖1」。
2.表
例如「表1」、「表2」等。表的編號應一直連續到附錄之前,並與章、條和圖的編號無關。只有一個表時,仍應標為「表1」。表的編號和表題應置於表上方的居中位置。
如某個表需要轉頁接排,在隨後的各頁上應重複表的編號。編號後跟表題(可省略)和「(續)」,可以採用以下方法:「表1(續)」、「接上表」等。但是,續表均應重複表頭和關於單位的陳述。
參考文獻1.參考文獻格式如下:
[序]作者,書名[M],出版社,出版日期,頁碼/(雜誌)作者,文章題目,雜誌名,卷(期)(年),頁碼
2.參考文獻的類型以單字母方式標識,格式及舉例:
期刊類[J]
[序號]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號(期號):起止頁碼.
[1]王海粟.淺議會計資訊披露模式[J].財政研究,,21(1):56-58.
專著類[M]
[序號]作者.書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頁碼.
[4]林志軍.現代西方財務會計理論[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42.
譯著[M]
[序號]原著作者.書名[M].譯者,譯.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頁碼.
報紙類[N]
[序號]作者.篇名[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6]李大倫.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性[N].光明日報,-12-27(3).
論文集[C]
[序號]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頁碼.
[8]伍蠡甫.西方文論選[C].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2-17.
學位論文[D]
[序號]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頁碼.
[11]張築生.微分半動力系統的不變集[D].北京:北京大學數學係數學研究所,:1-7.
研究報告[R]
[序號]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頁碼.
[12]馮西橋.核反應爐壓力管道與壓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華大學核能技術設計研究院,:9-10.
條例[Z]
[序號]頒佈單位.條例名稱.發佈日期
[15]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委員會.科學技術期刊管理辦[Z].—06—05
3.英文註釋
(1)一般規則
為了使讀者準確查閱,所引用外文作品中的作者名、參考文獻的名稱、出版社名稱等一律不予翻譯,應當使用某文原文。
(2)註釋內的規則
與文章、雜誌、書一併出現時,表示卷(volume/v.l.)、冊(Issue)、章(Chapter/ch.)、節(Paragraph/para.)、頁碼(page/p.)、注釋(note/n.)等英文一律保留,無需譯成中文;表示序號的數字也一律使用阿拉伯數字。
論文的排序論文原文按以下順序排序:
(一)封面、(二)摘要及關鍵字、(三)目錄、(四)正文、(五)參考文獻、(六)附錄、(七)致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