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规范是学术创新的前提,只有在恪守学术规范条件下做学术研究,才能保障学术创新的严肃性与公信力。恪守学术规范首先要知道学术规范的内容与要求。造成学术研究失范的因素很多,但对学术规范缺乏了解,这也是导致学术失范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提高学术研究者的学术规范素养,国外出版了诸多学术规范方面的参考工具书,如美国有《芝加哥手册:写作、编辑和出版指南》(TheChicagoManualofStyle:TheEssentialGuideforWriters,EditorsandPublishers)、《韦伯美国标准写作手册》(Webster’sStandardAmericanStyleManual),以及专门针对人文科学使用的《MLA格式指南及学术出版准则》(MLAStyleManualandGuidetoScholarlyPublishing)、专门针对社会科学使用的《APA格式:国际社会科学学术写作规范手册》(PublicationManualoftheAmericanPsychologicalAssociation)、专门针对生物医学使用的《AMA格式:作者与编辑指南》(AMAManualofStyle:AGuideforAuthorsandEditors)等等。英国与欧洲一些国家,也都有类似的手册,如《牛津基础写作指南》(TheOxfordEssentialGuidetoWriting)等。在近百年前,许多学术规范手册,起初只是几页纸,但后经十几次修订,越来越完善、细密,页数增至百千页。
我们国内学术规范的著作、教材颇多,但鲜有广为学子查考翻检的工具书。有识之士曾呼吁编辑一本中国学术界通用的、像美国那样的《芝加哥手册》,时至今日,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王子舟老师撰写的《学术规范手册》终于问世。
《学术规范手册》尝试能给学术研究者,尤其是在校生撰写学位论文,提供一个查考工具。本书性质上虽是一种指南类工具书手册,但也可以作为教学参考书使用。作为一部学术规范手册,其内容应该表现出客观性、可靠性、权威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作者尽量采用权威来源内容,并提供引用出处。如许多规范要求有国家标准的,就按国家标准来表述,没有国家标准的,就按照行业规范或类似的要求来表述;在权威学术著作或相关文件、工具书中找不到合适的释义,则选择其他学术著述中相对准确的表述;或参照众说,编拟出合理、清晰的表述。凡是所述有出处的,都注明了详细的来源。
读者通过阅读《学术规范手册》的上篇“术语”内容,了解有关学术理念、学术建制、学术伦理、学术失范、学术研究、学术成果的概念、定义内涵,以及理论意义;通过下篇“规范”内容掌握研究规范、论文格式、写作规范、引用规范、参考文献著录规范等具体操作要求与方法;通过“附录”熟悉规范领域里主要的国家政策文件、国家标准文件、高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等。
希望《学术规范手册》的问世,能够为广大高等院校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以及科研人员积累学术规范知识,逐步养成较好的学术伦理素养。
北大出版社数理图书
学术的尊严精神的魅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